五光十色說曆史

台北的街人

此番來台北,屬於沒有正事的文化交流,所以,有不少時間用來逛街。逛街,廣義的說,也可以勉強算是文化交流,隻是,滿眼看的,都是街人,街上的人。 時隔五年再來台北,第一個感覺是城市很潤,不像上次,整個氣氛很躁,人躁,街也躁,見著我們這些大陸來的人,好多人氣都不打一處來,害得我吵了好幾架。這次不一樣,街很幹淨,潤,人也如此,問個路,大人孩子,都耐心地給你指點半天,生怕你不明白。平時在電視上,感覺台灣人講話,實在囉唆,結構性地囉唆,經常沒來由地拖上好多累贅的詞,比如,“我們要如何比較好一點地應對交通堵塞這麽一個狀況”雲雲,可是,此情此景,囉唆卻顯得可愛。連街上的女孩子,好像也比五年前漂亮了許多。以前總感覺台灣的女孩子身材不見得好,但現在大街小巷,長腿美女比比皆是,跟北京沒什麽兩樣。 讓人感歎的是街人的秩序感。來過台北的人都知道,台北的一景,就是滿街的摩托車。開始太太還擔心是不是會有摩托車搶劫事件的發生,但是走了幾圈發現,基本上沒這個可能。騎車人大多是上班族,行在路上風馳電掣,到了地方就把車一排排停在路邊。成群的摩托,隻間或有一輛自行車慢悠悠地騎著。隻是,騎摩托的十有八九都是男人,如果有女孩,一般都坐在車後麵,很拉風的感覺。禁摩這種事,在台北是不可想象的,顯然也沒必要。 地鐵,在台灣叫捷運。兩岸同一種語言,長期隔絕,好多新詞都不一樣。但比較起來,台灣的新詞比起大陸的,多了點文學性,捷運就是一個,還有導彈不叫導彈叫飛彈,能飛的彈;軟件不叫軟件叫軟體,多讓人有想象力!任何地方的地鐵都有長長的電梯,台北當然也不例外。台北跟香港一樣,電梯上的人,自動排成一排,留出個通道來,給那些急匆匆趕路的人在上麵跑。可是,很明顯,台北的節奏沒有香港那麽快,所以,在通道上跑的人並不多,但大家照留不誤,電梯上齊刷刷的,感覺很有秩序的樣子。這種事在北京就絕對沒戲,其實北京的生活節奏不亞於香港,但就是沒有人在電梯上跑,大家亂七八糟地站著,想跑也沒門。 到了台北這種地方,朋友首先介紹你去的地方,肯定是小吃街。台北的永康街遠近聞名,來逛街,當然首選那裏。不過,三天下來,我們永康街覓食的曆程基本上是失敗的。看起來像是好吃的地方,人都非常多。這麽大熱的天,居然總是排著長隊。我們這些心浮氣躁的大陸人,什麽時候耐煩過為了吃的,在大熱天裏排隊?於是隻好找人少的地方吃,吃來吃去,吃一次後悔一次。有心忍著烘烤,排一次隊看看,結果不到三分鍾,就退了下來,無論如何堅持不住。看來,在台北要想吃到好的小吃,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曬其體膚,而後才行。否則,隻好過屠門而大嚼,自己意淫好了。 跟上次相比,台北的新建築多了。這個世界,但凡新房子蓋多了,大家都雷同。所以,現在的台北,不大像民國的舊街市了。某些豪華的地方,看上去跟北京的金融街、CBD沒什麽兩樣,無非豪街、豪建、豪車,一點人味都沒有。好在台北的有一些老街還在,有些巷子,房子老舊,店鋪也老舊,依舊像30年代老電影裏的街景,連店主人都像。這裏一家麵館,那裏一家舊書攤,那條牆縫裏,還有個賣女孩頭飾的。在寬敞豪華的誠品書店裏買書,你可以坐在那裏看上一天,一本書不買沒有人鄙視你。同樣,鑽在低矮充滿黴味的舊書店裏,你也可以坐上一天,沒有人過問。不同的是,舊書店裏居然還有好些椅子,讓你悠閑地坐著看。淘書之餘,忙裏偷閑看上一眼舊書店裏的店員妹妹,發現居然比誠品的店員漂亮。 台北的街人,有味道的街和人。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