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悠哉青岩(1/2)

    貴州是個悠閑的地方,應知行講堂之邀,來貴陽做一場公益講座,結果主辦方安排了兩日,一日演講,一日遊玩。第一日的下午,還有在花溪喝茶的節目。我也沒細看,稀裏糊塗答應了,到了貴陽,才發現居然有一天什麽事沒有。但回程的機票已經定好,沒辦法,隻好客隨主便,第二天去玩。閑談起來才知道,在好客的主人看來,講座是重要的,但陪你玩好,也是重要的。

    去玩的地方是古鎮青岩。青岩這個地方,多少年前,沒來過貴州的時候,就知其大名。19世紀60年代,中國發生過一起大教案——貴州青岩教案,當年湘軍的功臣田興恕,做了貴州提督,指使青岩團總,把三個天主教修士和一個仆人給殺了。之所以這麽幹,即使在今天,找來的理由隻是因為法國主教胡縛理過於驕橫,出門乘坐綠呢大轎。作為當年清朝中興之後的第一案,此案動靜很大。後來,清政府賠了好些銀子,田興恕也丟了官,發配新疆。但是,經此一折騰,田興恕成了民間的大英雄,後來回到湘西,依然高堂得坐,駿馬得騎,維持了田家幾代人在湘西的威風。

    貴州來過很多次了,但卻沒有想到當年教案的發生地,竟然沒有大的破壞,還保持了古鎮的風貌,成為貴陽邊上一個著名的景點。隻是,這個地方雖是古鎮,但旅遊開發卻遠不及平遙、大理和麗江那樣具有“深度”,四門敞開,門票是不收的,而且遊人也不多。最出名的特產,據說是燒豬蹄。沈從文說湘西是個出產肥人和肥豬的地方,但去過湘西一看,隻有肥豬不見肥人,青岩也是這樣,豬很肥,肉也很香,人卻跟其他地方的貴州人一樣,很是玲瓏。

    不過,這個古鎮的確很漂亮,沒有大的破壞,也沒有大的修飾,老房子,深巷,石片壘起來的牆,還長著斑駁的青苔。很多小巷子很深,也很窄,像我這樣的胖子,並排也就能過一個半,但遊人不多,居然可以從容拍照。跟大理和麗江的古鎮一樣,街巷的店鋪裏有隨處在敲打著銀器的銀匠,但是銀器店的生意卻相當平常。我們一行人,一人買了一件粗布的“唐裝”(其實是苦力服),立馬穿戴起來,招搖過市,自我解嘲是袍哥小團夥,還真的賺了不少行人的眼球。青岩這地方的店鋪很多,招幌一個接一個。也跟別的古鎮學會了招徠生意的噱頭,比如銀匠的敲打、製糖人的木錘,但生意人卻從不吆喝,淡淡地坐在那裏,無論賣小吃還是銀飾,一副願者上鉤的架勢,若要買東西,人家一口價,討價還價在這裏沒有市場。唯有鎮裏唯一的道觀有些古怪,連門票帶送香一把,但隻消燒香,就得捐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