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蒙上麵比蒙下麵容易(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嘉慶的兒子道光也很會過日子,但比他老子稍好一點,至少不再提倡穿補丁衣服了。一次,不知什麽機緣,吃到了外麵街上的一碗片兒湯,感覺味道好極了,於是讓禦膳房也照樣做。內務府不敢怠慢,籌劃良久,跟皇上回報說,若要片兒湯,得成立專門的膳房,聘專門的廚子,設專官管理,整個預算須幾萬兩銀子,常年經費,也得數千兩。皇帝說,那個什麽地方的街上,有家館子做這個做得特別好吃,每碗不過四十文,讓人去買一碗不就得了。不久,內務府回稟,那家館子已經倒閉關門(不關也得關,否則斷了內務府的財路)。最後沒辦法,肉痛銀子的道光隻好不吃了。到了同治年間,內務府蒙人依舊。同治大婚,采買皮箱,尋常不過幾十兩銀子,可是,最後報銷,每對居然要九千兩。

    直到清朝垮台,溥儀關起門在做小皇帝,靠出賣宮裏的藏品過日子,內務府蒙人術還是老一套。但凡賣出的金銀文物,隻當金銀賣,文物的差價就都進了經辦人的腰包。此時的小皇帝跟外麵有了接觸,知道人家蒙他,但就是知道,也沒轍。

    公家采買特別貴,弊端多,是因為對采買負責的,隻有上級。上級也未必真的在乎,天下是皇帝的,他們何必操這個閑心。滿打滿算,隻有皇帝一個人心疼這銀子,但皇帝又天高地遠。如果單獨給皇帝采買,那更好辦,一個人最好蒙,外麵的事情不讓他知道就是了。說是雞子也貴到如此地步,也許有些誇張,但是,一般尋常的東西,宮裏的比外麵貴是沒跑的。皇帝慢說不能事必躬親,就是躬親,一個人也了解不了天下物價,畢竟,他不可能是商學院畢業的,長在深宮,對采買一竅不通,對會計也一竅不通。

    官家的東西貴,關鍵是因為官和民是兩分的。民供養了官,卻不知為何供養,該不該供養。對他們來說,皇糧國稅是天經地義的,額外的搜刮才被視為民脂民膏。原本作為民的商家,往往特別樂意從官家的采買中獲得特別的利益,分一杯羹,從來不會意識到,他們占的便宜,其實就是眾多民的膏血。私人的錢,私人心疼,國家的錢,沒人心疼。說起來都是民脂民膏,但民沒有這個可能去監督錢怎麽花,是不是花到民的身上。

    蒙上麵總比蒙下麵容易,上麵的人總比下麵的少,下麵人多嘴雜,做再好的局也有露餡的可能。說皇帝是家天下,但這個家實在過於大了,皇帝一個人,即使心痛,也顧不過來。再說,所謂皇帝的錢,來源都是小民,沒有預算限製,花超了,下次多刮些地皮就是。皇帝也知道臣子們都在算計他,但反正錢會源源不斷地上來,算計也就算計了,治理天下,還得靠他們。趕上不知節儉的主人,不用臣子操心,他自己就花錢如流水。臣子也就順水推舟,名曰把皇帝的銀子,花在皇帝身上,實際上,也有不少進了私囊。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貪汙腐敗,都有皇帝的名義,皇帝都有份兒。做皇帝,就是做一個冤大頭式的貪汙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