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過去的糞業壟斷經濟(1/2)

    人生在世,吃飯是件大事,吃完了排泄也是一件大事。延安時期,一個蘇聯記者看毛澤東不順眼,聽見老人家說,人生就兩件大事,第一要東西吃進去,第二要有東西拉出來。就認為毛很粗鄙,實在沒有道理。不用說,這是大實話。眼下最時髦的事,是講經濟。吃飯的事,事關經濟事業,排泄的事,也是一種經濟行為。自古以來,隻要人紮堆居住,就得解決排泄的問題,否則,就住不下去。

    古希臘、古羅馬的城市,有很發達的下水係統,有公共廁所。中國的漢唐城市遺跡,有沒有公廁不知道,但也有很粗大的陶製的下水管道。隻是到了明清時節,這種東西不見了,即便是皇宮,也用人往外抬。就跟中世紀的歐洲,也沒了下水道設施一樣。曆史不見得總是進步,有時候是會倒退的。所以,清朝的北京居民,排泄的事說起來就很尷尬。夏天的時候,糞便有農民進城收走,但是到了秋冬時分,莊稼收割了,肥料需求不大的時候,農民不怎麽來了,就隻能隨地方便,夜裏積攢的糞便,早上起來,胡同裏一倒了之。整個居民區,肮髒到了極點。天旱時,到處是摻著糞尿的土,雨天時,到處是摻著糞尿的泥。隻有皇帝出行,才會鋪上一層黃土(不鋪絕對不行)。

    這種事,在中國的南方,就不存在。那裏一年四季農民對糞肥需求都特別大,即使城市沒有下水道,所有的糞便,還是都被收羅幹淨。糞便,就意味著金錢,農民要花錢買。有權有勢的人,可以建公共廁所,不是為了便民,而是賣糞。不僅賣自己家的糞便,而且賣行人的。公廁裏的糞便,一般都是被農民包下來的,包下來之後,還要看著,不留神,被別人掏了去,就是一筆損失。相對來說,北方的農民土地多,又隻能種一季,也沒有南方農民那麽勤快,所以才會出現北京城的那種慘狀。

    北京城的這種狀況,到了八國聯軍打進來之後,讓分區占領北京的洋人很是受不了。下決心管管北京人排泄的那點事,於是開始強迫中國人修建公廁,組建社區組織,指定人手,定期掏糞,然後統一賣給農民。於是,北京城有了糞商和糞工兩種行當。糞工受雇於糞商,就像店主和店員。到民國期間,糞業已經相當發達,糞商們分別占若幹個胡同,各有各的地盤,世襲壟斷,父承子業,絕不許別人染指。除非後世子孫混不下去了,把地盤給賣了。糞商如此,糞工也是世襲事業,輕易不能替換。接受糞商和糞工服務的居民,每年三節:春節、端午、中秋得給犒賞,犒賞分成兩份,一份給糞商,一份給糞工。糞工工資微薄,全靠居民賞賜,才得以養家糊口。但是糞商卻很肥,不僅可以得到居民的犒賞,等於是今日的衛生費,而且可以把掏來的糞便積攢起來賣給農民,兩頭拿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