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遠征史

第二十五章 滾滾洪流 16(1/2)

    楊秀清指揮數萬義軍北上大湟江,欽差大臣李星沅和廣西提督向榮聞訊匆忙調兵遣將,於義軍進兵路徑前方嚴陣以待。李星沅是位盡職盡責而中規中矩的文官,對用兵打仗一道純屬門外漢,隻好沿用周天爵的“坐戰之法”,深溝堅壘築營為城,意圖用這種收縮固守的刺蝟戰術困死發匪,殊不知這樣一來官軍自己也作繭自縛,失去了戰場上可貴的機動性,成了被動等待敵人來攻的甕中之鱉。

    身經百戰的向榮頂瞧不上這些墨守成規的迂腐文官,於是拋開李星沅單獨行事,帶領自己以楚軍為班底的兩萬多人馬,前出牛排嶺展開攻擊陣型,向榮親率主力坐鎮中軍,左右兩翼分由劉繼祖與張琳指揮偏師策應。

    1851年2月28日,著名的牛排嶺戰役在轟隆隆的地雷爆炸聲中打響。清軍三路大軍呈“品”字型楔入山穀,以楚軍特有的驕橫狂妄連下忌廉村、蘆葦峪和老爺山,開始強攻牛排嶺主峰娘子峰,陷入了洪宣嬌、楊雲嬌預先布設的地雷陣,先頭部隊被炸得哭爹叫娘!

    李開芳、林鳳祥所部伏兵從磐石村等設伏地突然殺出,向榮的清軍倉促迎戰,不曾提防蘇三娘統率的一個軍約2000精兵繞過竹林,直插向軍後路,截斷了進山清軍與李星沅外圍官軍的聯係。埋伏在周圍山穀裏的起義軍蜂擁而出,分多路向心突擊向榮的臨時防禦陣地。義軍中最有戰鬥力的是楊秀清、蕭朝貴手下的燒炭工,不但組織有序,而且擅於使用火藥爆破,圍殲龜縮成一團的向榮軍隊正好發揮其所長;另一路由石達開帶來的貴縣客家軍武藝精熟,彼此裙帶鄰裏關係緊密,協同作戰的能力超強,很快便突破張琳的側翼,將張部抄截為一支孤軍……

    此時“太平天國”方麵無論從戰役準備、兵員人數、地形火力等已全麵優於向榮軍隊,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老奸巨猾的向榮見勢不妙,扔下尚在苦苦支撐的張琳部率眾突圍,負責斷後的劉繼祖部被起義軍打得潰不成軍,向榮所吹噓的“楚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隨之徹底破滅,從此成為大清軍界的一個笑柄。

    向榮惶惶退守潯州後力邀李星沅親臨潯州城指揮督戰,畏首畏尾的李星沅懼怕發匪勢大不敢輕動,氣得向榮大罵姓李的病秧子是個懦夫,並公開在自家親信將領中散布欽差克扣軍餉的消息……

    牛排嶺大勝後,楊秀清趁勢派兵搶占了距離縣城東南方30裏的三裏圩,天王洪秀全及蒙得恩的衛隊移師該地。3月2日,重整旗鼓的向榮部隊卷土重來,同李星沅冰釋前嫌合圍三裏圩,一度將天王洪秀全及身邊不足200名護衛重重包圍,幸得曾天養、蒙得恩拚死惡戰而保無恙。楊秀清急調潯江女俠“玉麵修羅”蘇三娘部回師,以一個軍2000餘人正麵擊潰劉繼祖所部6000官軍的阻擊,衝進三裏圩救主護駕,掩護洪天王及護衛隊且戰且退,朝武宣方向轉移。

    大清鹹豐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即1851年3月23日,已經脫離險境的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發布文告,正式對外界號稱“天王”,同時下詔賜封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妹婿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兼領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領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兼任右軍主將;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維持原任……至此“太平天國”軍製規模初定,五軍主將製度正式頒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