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誌

第二章 定計(1/4)

    九死一生,生擒反賊方臘,功勞卻全變成人家了。那時,我還年輕,我忍!

    滅遼之戰,童貫誤國,損兵折將,使金人視我國為無物!那時,我恨不得親手殺了國賊!

    黃河岸邊,鏖戰金兵,三進三出,殺敵盈野!燒橋而還,金雖虎狼,其奈我何?那時,我看不到希望,心已經死了!

    靖康元年正月初七,官家給了我希望,給了大宋希望!那時,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經不屬於我自己,而是屬於大宋,屬於官家!

    ——《延安郡王韓世忠傳略》

    路上,趙桓還在回味夢裏的情景。

    一名威風凜凜的宋軍將領,北望河山,憤而高唱:“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百姓哭,將士怒,山河慘淡,大地嗚咽。

    他叫嶽飛,一個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一名文武雙全的軍事統帥,今年二十三歲。

    一名老將軍臨死之際,大叫三聲:“過河,過河,過河!”老人死不瞑目,含恨而終。

    他是宗澤,文人將兵的典範,今年六十八歲!

    宋金大戰黃天蕩,宋軍獲得空前大勝,金兵幾乎全軍覆滅,金軍元帥完顏宗弼僅以身免。當時,宋軍統兵大將韓世忠指揮若定,頗具名將風采;韓夫人梁紅玉,親自執槌擊鼓,鼓舞全軍士氣,巾幗不讓須眉,一時間傳為佳話。壯士今年三十七歲!

    當然還有國之重臣李綱,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的指揮者,可與之同甘苦共患難的國之棟梁,今年四十三歲!

    南柯一夢,恍如再世為人!

    趙桓到的最早,一杯顧渚紫筍還沒喝完,該來的人基本都到了,獨缺李綱一人。趙桓三兩句講明自己的意思,命令大家速做準備。一個時辰之後,立即出發。太宰李邦彥聞言大喜,張邦昌未作任何表示,樞密使吳敏與李綱交情深厚,忙道:“官家,是否等李綱回來商量一下再說?”

    這關口,趙桓哪裏還能等啊!

    “朕意已決!”

    吳敏見皇帝態度堅決,宰執中又沒有人支持自己,隻得作罷。

    皇令如山,皇城內如同炸了鍋一般,上上下下,忙作一團。

    巍峨的皇城,肅穆莊嚴;高高的箭樓,沉重肅殺。

    趙桓步出宣德樓,掃一眼排列得整整齊齊的侍衛親軍,登上龍輦,正要吩咐起駕,冷不防被人抱住了大腿,回頭一看,正是尚書右丞、親征行營使李綱。趙桓道:“愛卿平身。派人去叫卿來,如何現在才到?朕左思右想,還是先到西京暫避,方為上策。”

    三日不見,李綱仿佛老了十歲,不過,看著精神還好。

    李綱低聲道:“陛下前已許臣,堅守都城,不作巡狩之計。今京城上下,盡知陛下之心,一旦有變,如何向京城軍民交代?將士們的家屬都在京城,敵軍一旦圍城,人人思歸,萬一中途發生兵變,陛下何以處之?況且,敵軍遊騎已現京郊,如果敵軍得知陛下的行蹤,以輕騎追趕,陛下內無決死之士,外有虎狼之兵,又如之奈何?”

    李綱的一席話,入情入理,趙桓低頭沉思,方寸已亂,不知如何是好!

    哦,錯了,錯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