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清歌:宋詞三百首精選

§洞仙歌 冰肌玉骨

餘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嚐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1]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2]。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3]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4]流年暗中偷換。 注釋 [1]摩訶池:在後蜀的宣華苑,據說故址在今成都郊外的昭覺寺。 [2]欹枕釵橫鬢亂:歐陽修《臨江仙》詞:“水晶雙枕,傍有墮釵橫。” [3]玉繩:玉衡北的兩星。 [4]不道:不覺。 簡析 序言中談道,此詞是詠寫後蜀皇帝孟昶及花蕊夫人夏夜納涼之事的。上片主要寫花蕊夫人的氣韻風神。她膚如凝脂,氣質清麗,雖然是在炎夏,也仿佛自有一股幽涼之氣在,故說“自清涼無汗”。此時風吹荷花,繡簾開,陣陣荷香入室,用月光“窺”人點染夜之靜、並引出所“窺”之人——室內花蕊夫人倚枕未睡,用“釵橫鬢亂”表現她的慵倦之態。下片寫孟昶與花蕊夫人出室到院中摩訶池納涼。納涼的時間很長,直到三更:庭院寂寂,月光淡淡,時有疏星流轉,夜裏已有些涼爽,慢慢地玉繩下移。以下接著一段遐思,頗有意趣:夏天人們總期盼炎熱快點過去;一旦秋天來臨,回首才驚覺時光已換,華年真易逝。讀蘇軾此詞,也覺有一陣清涼,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評此詞:“清越之音,解煩滌苛。”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