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六百八十三章 夢願與君行(2/2)

    在荷葉中貯滿美酒,澄澈的酒,被碧葉托舉,晃來晃去,十分誘人。

    《顏氏家訓·治家篇》中有說:“鄴下風俗,專由婦人主持門戶,訴訟爭曲直,請托工逢迎,坐著車子滿街走,帶著禮物送官府,代兒子求官,替丈夫叫屈,這是鮮卑的遺風吧!”

    由於禮法束縛較弱,北朝婦人發揮才能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獨孤伽羅就是從這種風氣裏產生出來的傑出人物。

    同時,其母崔氏又為小伽羅烙上了深刻的漢文化印記。清河崔氏是一個學識深厚的文化世族,家族的文化教養在伽羅身上也有相當程度的體現。

    獨孤伽羅身上既有父係遊牧民族之獨立英氣,亦有母係漢文化之博雅謙和,本身便是民族大融合之時代產物,是漢化了的鮮卑人。

    李璁與陸槿並沒有什麽直接的恩怨,如果他隻是為了贏得這場比賽,那藍隊比陸槿厲害的人還有好幾個……

    長桌之上放有果盤、盆景、文玩匣盒等陳設品。長桌右側是一張與室內裝修同步打造的大床。在下方,可以看到一個圓形三足的銅製炭爐,銅爐裏的炭灰之上放有茶具二件,正好可以暖茶。

    總有人想用酒,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月上闌幹,花影搖動,可不正是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而馬鈞所作之翻車,則無疑是用於農業排灌的龍骨水車。其結構精巧,“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可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比其他提水工具高得多,並且運轉輕快省力,兒童都可操作。

    左側臨牆處近景是一張嵌理石的長條桌,桌麵下方安有窪膛肚的牙板,牙頭做成拐子紋,四條腿子直下,形成內翻回紋馬蹄。

    馬鈞,字德衡,曹魏時扶風,來自西興平東南,是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他的突出成就是改進織機和發明翻車。

    由於綾機的改良簡化,使操作簡易方便,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新綾機很快就得到推廣應用,促進了絲織業的發展。

    矮榻後依一體型寬碩的長桌,長桌尺寸較寬,桌麵上放有湖石盆景、瓶花、茶具等物。桌麵與四腿以直角相交,形成四麵平的樣式。

    從中可以看出,長桌腿子的邊沿起線,四腿的上端卷勾雲橫棖相連,整張長桌的造型簡潔光素,疏朗大方。

    是一張帶襯層的桌子,桌子的結構是羅鍋棖無束腰直腿桌,這樣的桌子在結構上是合理的,但我在現實家具遺存中沒有見過這樣的桌子,如此冰棱花的襯層沒見過。更多的是實芯襯層。

    桌子的右前方的香幾我見過類似的黃花梨實物,大理石麵,四麵平,霸王棖,帶托泥,很牛逼的香幾。

    然而,源澄一麵收集橘皮,一麵又想斷了這份念想,於是,這些寶貝就被他留在了藥房,像今日這種“病入膏肓”之時,才會拿來救急。

    麵上就閃過一絲微不可察的不悅,皮肉上痛楚,或咬咬牙就過去了,但心中的悲傷,是會隨著時間,曆久彌新,永遠深埋心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