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六百五十章 推掩的人偶(2/2)

    造紙術發明後,在書寫紀事材料方麵,還是紙與縑帛和簡牘並用,紙還不足以完全取代簡帛。這種情況,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已能造出大量潔白平滑而又方正的紙,人們不再使用昂貴的縑帛和笨重的簡牘來書寫,而逐步習慣於用紙。

    最後紙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書寫材料,徹底淘汰了簡牘。造紙術的進步,這一時期的各地都建立了官私紙坊。主要生產麻紙、桑皮紙和楮皮紙。

    剡溪沿岸是藤紙中心。由於藤紙質地優良,曾名噪一時。但在南方仍以麻紙為大宗。

    織物印染技術,直接繼承前朝的。根據書中記載,前朝時,已能染十四種以上的顏色。

    秦淮河南有烏衣巷,據稱住在這裏的貴族子弟及軍士都穿黑色綢衣。南京出產的黑綢直到近代仍馳名中外。

    畢嵐曾“作翻車”,供灑道之用。這在馬鈞之前約半個世紀。但畢嵐的翻車是否就是後世的龍骨水車,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國子學中的國學生們也開始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彼此成為固定的朋友,甚至幾方背後的家族,也開始斷斷續續的有了聯係。

    而馬鈞所作之翻車,則無疑是用於農業排灌的龍骨水車。其結構精巧,“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可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比其他提水工具高得多,並且運轉輕快省力,兒童都可操作。

    所以馬鈞應是龍骨水車的發明者,至少可以說他是繼畢嵐之後,對翻車作了重大改革,並用於農業排灌的革新家。

    翻車問世後,迅速得到推廣,並沿用至今。在近代水泵發明之前,翻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對灌溉農田,發展農業生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其後的祖衝之曾將一輛隻有外殼的指南車,製作安裝了內部機構,予以修複,不過,有書本,詳細地記載了指南車的內部構造。據此,人們才對指南車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馬鈞還改進了連弩和發石車,又利用機械傳動裝置,創造了以木為輪,以水為動力變化萬端的水轉木偶百戲。

    在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成就卓著的機械發明家,他們在發明或改進各種機械,如先進的農業加工機械--畜力連機磨,水轉連磨,水力連機碓等方麵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幅畫中人物雖然是古代漢服的裝束,但是裏麵的家具陳設則是地地道道的清代中期以後的家具風格。拐子紋的花牙,內翻回紋馬蹄足,都與傳統的明韻風格大相徑庭。

    在架案的左右兩端下方,有一對如意雲頭紋的架幾承托,牆上掛有花鳥紋豎軸古畫一幅。

    而後,悕雪每次登上梵天閣,苦讀一番之後,再以暮鍾之聲,洗滌心上的疲倦,再次回到地麵,置身於皇宮時,整個人也坦然了不少。

    www.biqiuge8./book/55573/630857675.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