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五百六十五章 放不下的心(1/2)

    昨在街上,源澄突然回頭,是因為他隱約聽到了一個聲音,雖然隻是模糊一瞬,但就讓他停止了思考,甚至,還喚起了心底的往事。

    身後是熙熙攘攘人群,耳邊充斥這各式的叫賣,這個時候,哪怕是有人喊源澄的名字,他也不一定能聽得清楚,然而,麵對這樣的場景,他還是固執地,想要在人群中尋覓。

    那聲音出自何人,源澄不知,但腦海裏,清晰浮現出的人影,讓他產生一種莫名的自信,好像隻要那人出現在自己麵前,他就一定能看見。

    不過,源澄看了一圈,自然是沒有看見記憶裏的那個人,最後,目光不自覺地停在了一個路口,就連他自己也不出緣由。

    源澄從不相信所謂的感覺,但那一刻,他還是想邁開腳步,穿越人群,哪怕隻有一絲希望,他也不想放棄。

    後來,是格桑的話,讓源澄冷靜了下來——那個人已經不在了。

    源澄眼中閃過一絲沒落,他很快找了個由頭,結束了話題,不過,格桑的話卻還是悄無聲息地,激起了他心中的漣漪,如果……如果他還能來的話,那一定會經過那條路吧……

    當晚,源澄久久不能入睡,在這兩年間,為了讓自己放下這個人,他用最快的速度,撿起鮮卑語,雖沒有出仕之心,他卻想方設法,深入黛國朝堂,隻是為了讓自己忙碌起來。

    然而,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遠親的身份,雖讓幫源澄敲開了朝堂大門,但也成為了他,進一步升遷的阻礙。

    雖然是同源,但與那些姓“拓跋“的皇親,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以這些人,就明裏暗裏地聯合起來,對源澄進行排擠打壓,如此,沒有靠山的源澄,即便有才,也難以施展。

    此外,源澄熟悉的,是中原那套治國之道,雖然拓跋皇帝對中原人、漢文化的印象不差,但後來,源澄發現皇帝的好感,其實隻限於中原人帶來的器物、字畫之類的東西,對其他並不感興趣。

    如果皇帝這樣,也算親漢,那朝堂上,就還有一群守舊派,他們對對中原的一切都嗤之以鼻,根本不可能讓中原饒思想,染指自家朝堂。

    再加上,黛國的國情、民風,官員們的辦事風格,都和中原大相徑庭,即便是更為先進的思想,如果源澄照搬過來,也不一定適用,還容易遭來老臣們的反對。

    一方麵,源澄想要抹去,自己身上的中原印記,但另一方麵,卻又因為自家身上的“漢人氣質“,而受到了皇世子,拓跋啟的賞識。

    拓跋啟和他父親不同,他不僅喜歡中原的器物、字畫,還喜歡中原的曆史,聖饒思想,當然,這一也源澄後來,才知道的。

    拓跋啟喜歡以宴會的方式,跟朝臣宗親增進感情,那次,他特地組織了一場同齡饒宴會,邀請朝中的青年男子參加,如此,源澄才有幸受到了邀約。

    這種宴會,源澄不太喜歡,但還是去了。

    因為出席的都是青年人,所以,宴會的整體氛圍更加輕鬆,源澄坐在尾賭一個角落,隨眾人應聲附和。

    那段時間,源澄諸事不順,他努力了大半年,卻沒在朝堂上有所建樹,不過,忙倒是忙碌起來了,除了在夢裏,平日也幾乎不會,再想起之前的事。

    所以,在那個時候,源澄其實動了放手的心思,家中,並不靠他為官的那點俸祿生存。

    源澄的父親源昇,也在朝為官,他還有一個姐姐,因為擅長箭術,在武場謀有一職,唯一的弟弟雖然身體孱弱,但在家裏作畫,以賣墨寶換取錢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