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三百八十二章 絮絮語還休(2/2)

    後來,這種髾去掉了長可拽地的飄帶,將尖角的“燕尾”大大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兩側及佛教故事的下方,往往有一行行排列整齊的男女,的僅有數寸,高的竟達幾尺。他們中間有權勢顯赫的官吏,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

    這些人物,都為修造洞窟出過資金,他們把自己的形象畫在壁上,表示該窟的菩薩佛像都由他們供養,所以被稱為窟主,也被稱為供養人。

    總結來,就是對襟、束腰,衣袖寬大,袖口綴有一塊不同顏色的貼袖,下著條紋間色裙。當時婦女的下裳,除穿間色裙外,還有其他裙飾。

    太子之妃服裝,有絛紗複裙、丹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色。可見女裙的製作已很精致,質料顏色也各不相同。

    這時期婦女服飾和男子服飾既相似又較龐雜,大抵承繼遺俗,有衫、襖、襦、裙之製,樣式以寬博為主。

    衣衫用對襟為多,領、袖均緣邊,袖口綴有一塊不同顏色的貼袖,下著條紋間色裙,腰用帛帶係紮,衣裙之間還有一條圍裳,以便束腰。除此外,還有絳紗複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

    北方則喜歡窄袖緊身的衫襦,帔子也是這時婦女服飾的特點,它一直流傳到後來,仍被廣泛采用。

    婦女還有穿裲襠,起先一般多將它穿在裏麵,後來才穿在交領衫襖之外。婦女也有穿袴褶的,值得注意的是,凡穿袴褶的婦女,頭上往往戴有籠冠,身上有時還穿裲襠,與同時期的男子裝束一樣。

    還有穿對襟長衫的。婦女的褲,一種是帶條紋的口褲,較窄瘦,是少數民族服裝式樣,曾一度流行於士庶女子或婢仆之中,後來,貴族女子由於時興胡服,也多著這種褲。

    另一種是比較寬闊的大口褲,北方婦女穿此褲時,都把褲腿上提於膝下,用絲帶係縛,這種方式大多為勞動婦女或婢仆等所喜用。

    采桑婦女穿袍服、圍裳,百姓女子穿上儉下豐服裝,後來則是百姓婦女梳丫髻、穿寬袖短衣、長裙,侍女梳環髻、穿對襟衣。

    現在還流行的蔽髻是一種假髻,髻上所鑲的金翠首飾各有嚴格的規定,非命婦不得使用。

    高髻上插步搖首飾,髻後垂有一髾,這種發式早在之前就有出現,後再度流行,成了廣大婦女的主要發型。

    步搖與步搖冠一般為婦女裝飾,普通婦女除將頭發挽成各種樣式外,也有借用假髻的,其假髻較為隨便,髻上的裝飾也沒有蔽髻複雜,時稱“緩鬢頃髻”,後來梳這種發式逐漸減少。

    少數婦女模仿死於民族習俗,將發挽成單環或雙環,高聳發頂,也有梳丫髻或螺髻。

    繼前朝風俗,民間婦女結發者,三分發,抽其鬟直向上,謂之“飛紒”,婦女發頂正中分出髻鬟,做成上豎的環式,這種髻式先流行於宮中,後普及民間。

    後有飛紒,梁時有回心髻、歸真髻、鬱髻,時有淩雲髻、隨雲髻、叉手髻,還有偏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