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三百二十六章 白駒之過隙(1/2)

    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乃為悲哀。按照安雅的意思,無論是哪種可能,司馬澄就注定是個可憐人了。

    磚瓦的生產規模較大,產量質量都有所提高。磚瓦的大、形製均不同於前代,花紋瓦少見,大多數是素麵瓦。瓦當上的卷雲紋漸被蓮花紋所代替。

    吉祥文字仍舊流行,並出現印有紀年的瓦當。使用了琉璃瓦,施淺綠色的釉。

    磚除了有長方形素麵磚和繩紋磚外,還有供裝飾用的大雕塑磚兩種。其中一麵塑有神態凶猛、巨口虯須,怒目獠牙的獸麵,造型生動,氣魄宏偉。

    “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然極明,與膏無異,膏車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縣水也。”

    記載龜茲國“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數裏入地,甚臭”。人們把這種石油視作靈丹妙藥,認為“服之發齒已落者能令更生,病人服之皆愈”。

    異族圍攻酒泉,酒泉人以石油為燃料,焚燒突厥攻城器具,突厥人用水撲火,火不但不滅,反而愈燒愈旺,突厥軍大敗。這樣酒泉城才未被突厥軍占領。

    然氣井挖鑿成功後,如何采氣便於利用,書中記述臨邛然氣井“執盆蓋井上煮鹽”的采氣法。明最早的采氣裝置是“盆”,即煮鹽的鐵盆,反蓋在井上,使井底上升的然氣不致擴散和泄溢。

    然後“以竹木投以取火”。這就起到采氣和利用熱能的作用,從而成功地開發淺層然氣。此外,人們還掌握了竹筒采集儲存然氣的技術。

    然氣,不但被廣泛應用,還成為文學作品的重要素材。郭璞在其《鹽池賦》中寫道:“飴戎見軫於西鄰,火井擅奇乎巴濮”。

    然氣井僅限於巴蜀及陝西少數地區。後來,發現然氣苗的地區有所擴大。的人們不但發現了石油,而且也發現了然氣噴出地麵燃燒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範陽國轄境,在這裏發現然氣,並用於燒飯,這是很了不起的。不久,人們又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然氣。

    水平提高,人們對大自然的認識能力也不斷加強,雖然這時還擺脫不了神秘主義的桎梏,認為石油、然氣為“異物”,但對它已有較深刻的了解,並大膽地將這些“異物”用於生產生活的許多領域。

    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紙。如寫經用的白麻紙和黃麻紙,枸皮做的皮紙,藤類纖維做的剡藤紙,桑皮做的桑根紙,稻草做的草紙等。

    北方人還用椿樹皮造紙。他們煮剝樹皮,雖然很辛苦,但是獲利很大;如果自己能造紙,得利就更大了。北方農民種植櫧樹的目的,就是為了造紙;而且煮剝樹皮是造紙的一道重要工序。

    麻紙由破布做成,但潔白受墨,物美價廉,寫成書後可以舒卷。如果書寫材料還是帛簡並用。由於能造出大量潔白平滑而方正的紙,人們就無需再用昂貴的縑帛和笨重的簡牘,逐步習慣於用紙書寫,最後徹底淘汰了簡牘。

    用紙作為正式書寫材料,凡朝廷奏議不得用簡牘,一律以紙為之,考古發掘表明,墓葬或遺址中所出文書雖多用紙,然仍時而有簡出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