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二百八十三章 恍恍明晃晃(2/3)

    

    馬鈞,字德衡,曹魏時扶風,來自西興平東南,是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他的突出成就是改進織機和發明翻車。

    

    據書注稱:“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傅玄序之曰:馬先生,下之名巧也。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

    

    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先生患其喪工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其奇文易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之成形,陰陽之無窮。”

    

    由於綾機的改良簡化,使操作簡易方便,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新綾機很快就得到推廣應用,促進了絲織業的發展。楊泉《織婦賦》描寫織綢女工“節奏相應,五聲激揚……屈申舒縮,沈厚抑揚”。

    

    畢嵐曾“作翻車”,供灑道之用。這在馬鈞之前約半個世紀。但畢嵐的翻車是否就是後世的龍骨水車,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國子學中的國學生們也開始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彼此成為固定的朋友,甚至幾方背後的家族,也開始斷斷續續的有了聯係。

    

    而馬鈞所作之翻車,則無疑是用於農業排灌的龍骨水車。其結構精巧,“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可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比其他提水工具高得多,並且運轉輕快省力,兒童都可操作。

    

    所以馬鈞應是龍骨水車的發明者,至少可以他是繼畢嵐之後,對翻車作了重大改革,並用於農業排灌的革新家。

    

    翻車問世後,迅速得到推廣,並沿用至今。在近代水泵發明之前,翻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對灌溉農田,發展農業生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馬鈞還製成了久已失傳的指南車。關於馬鈞作指南車的問題,以及與高堂隆、秦朗在宮廷上的爭論,史書上有很生動的描寫。

    

    其後的祖衝之曾將一輛隻有外殼的指南車,製作安裝了內部機構,予以修複,不過,有書本,詳細地記載了指南車的內部構造。據此,人們才對指南車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馬鈞還改進了連弩和發石車,又利用機械傳動裝置,創造了以木為輪,以水為動力變化萬賭水轉木偶百戲。

    

    在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成就卓著的機械發明家,他們在發明或改進各種機械,如先進的農業加工機械--畜力連機磨,水轉連磨,水力連機碓等方麵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