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二百七十八章 繁花風落晦(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朝廷大典,初登極、授受大典外,還有親政,晚清的垂簾聽政,上皇帝的尊號、徽號,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尊號、徽號等。和登基、婚禮、壽辰一樣重要。

    

    由禮部、鑾儀衛和內務司共同辦理,所耗用的錢財不計其數。

    

    即位後,階下三鳴鞭,在鳴讚官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禮。典禮中,百官行禮應奏丹陛大樂,此時設而不作,群臣慶賀的表文也進而不宣。

    

    最後要頒布詔書,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子”,儀式莊嚴而隆重。

    

    首先,大學士再將詔書捧出,交禮部尚書捧詔書至階下,交禮部司官放在雲盤內,那是種裝飾有雲紋的木托盤,由鑾儀衛的人擎執黃蓋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門,再鳴鞭,還宮。

    

    文武百官分別由太和門兩旁的昭德門、貞度門隨詔書出午門,將詔書放在龍亭內,抬至安門城樓上頒布。乾隆帝返端凝殿,再換上孝服。大學士等將“皇帝之寶”交回,貯於大內。

    

    大口淺井型鹽井蓬勃發展的時期,不但能開采自然鹽泉、鹽岩所標示的地下鹽鹵,而且能開采沒有自然鹽泉標示的地下鹽鹵。

    

    聽那裏往年銅礦發達,但現在銅已經少了,聽到這裏,悕雪不禁有些失望。

    

    城牆環繞著蜿蜒曲折的護城河,綠波蕩漾,風光旖旎,層層高樓,鱗次櫛比。氣勢軒昂的屋脊夾著皇帝專用的道路,楊柳的柳蔭遮掩住流經宮苑的河道。

    

    裴玄靈臨走前,還提醒了悕雪一句,不僅銅鐵是中央專賣,鹽也是如此。

    

    由中央設鹽官管理,鹽專賣采取在官府的監督下由鹽民生產,官府定價收購,並由官府運輸和銷售。鐵專賣采取官府。”

    

    銅官山一帶古代銅礦散布很廣,從考古中發掘的礦冶遺址已近百處,其中較大者有銅官山、鳳凰山、獅子山、金山、銅山等礦區,各自形成礦冶中心。

    

    調查測算,自先秦至唐宋曆代遺留下來的銅煉渣。值得重視的,許多采礦遺址附近往往有冶銅遺址,同時還有各種銅製品,有從商到周的青銅器、生產用具、兵器,還有用於鑄造銅產品的石範、銅範。

    

    可見這裏在當時的生產布局,已形成采、冶、鑄一條龍,因而形成規模生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