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八十一章 光照英殿門(2/3)

    

    司馬烈雖自稱皇太弟,前朝以他為尊,但大豫以孝先行,所以皇宮上下,應以皇太後為尊。

    

    荀羨嵐上位也算是司馬烈推動,一是顯示自己孝悌心慈,二也是看中了她膽小怕事的性格,隻是沒想到,荀羨嵐藏得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皇太後平日雖不得問朝堂世事,但若涉及到新帝繼位,皇太後便是最有權力說話的人,而皇太後的第一道懿旨,就是要讓自己下台嗎?司馬烈想。

    

    司馬烈本以為就算司馬霽打著有著儲君的頭銜回宮,但也隻是初出茅廬的一介小兒,要當著群臣的麵前,與他這個位高權重的皇叔一爭高下,他覺得那隻是雞蛋碰石頭,隻要他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挑起群臣對他的不滿,他當年手刃兄弟,也不怕多他一個,輕輕鬆鬆就可以讓眼前這位“儲君”變成第二個司馬佑。

    

    隻是,司馬烈低估了事態的發展,也低估了悕雪本人。

    

    昨晚李執向他匯報了下午密會的內容,說除了司馬璟,其餘的人都沒有明說什麽,隻是在跟司馬霽打太極,但縱觀朝堂參拜之人,除了李執,已經全部倒戈。

    

    而且,司馬烈還有一件事想不明白,他將目光再次移回到悕雪身上,上下打量了她一番。

    

    一個剛過束發之年的小兒,是如何一下子讓司馬璟、祖狄、荀廷等人鞍前馬後地護著他的。

    

    “……欽此。”

    

    宋公公的話音落下,放眼朝堂,除了司馬赫屹立不曲,群臣都已跪下接旨。

    

    司馬赫聽聞,憤恨不已,他曾多次勸司馬烈要殺之後快,盡早稱帝。而司馬烈縱觀七年亂世,專權者都是在最後稱帝時一即傾覆,化為烏有。於是,他決定在稱帝的事情上采取懷柔政策,慎之又慎,緩緩推進。

    

    可現在,這司馬烈這大牆還未倒,就已經有眾人推之了。

    

    本以為事情至此就已一錘定音,但隻見宋公公又從身後拿出一份帛卷,展開,繼續宣讀道:

    

    “這裏還有太後娘娘的第二道懿旨,眾臣接旨——

    

    奉天承運,念吾孫司馬霽流落民間多年,久不臨學堂,才疏學淺,尚不具天子之智,今效仿太皇帝詔書,特為皇帝擇輔政大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