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大師有妖氣[古穿今]

069 神跡(1/3)

    隔日, 雲南撫仙湖畔。

    忙碌了一天, 外麵的考古工地上漸漸安靜了。

    程禹攜著今天新拓印下來的文字, 再一次來到了博物館裏頭。

    這是三根竹簡上銘刻的文字, 年代大概在公元前200年左右。距離古滇王國滅國的時間段不遠。竹簡出土的附近, 還散落著零零星星的屍骸, 亂葬坑超乎想象的多……可以肯定的是, 在這個年代當中,這個國家動蕩不安,生靈塗炭。

    竹簡上的文字也印證了這一點, 其中一個文字符號是“殺戮”的意思,在竹簡上反複出現了三次。他猜不是大規模地坑殺敵軍俘虜,就是說明國內爆發了暴.亂。

    翻譯完了竹簡, 程禹打開了保溫箱, 再一次點燃了燈。沒有意外,師父還是沒有來。

    他歎了口氣, 心知真的要等待明年的七月初七才可以與師父相遇了。這一年又一年, 到底何時才是相逢之日呢?

    他又走到博物館的大門口透透氣。人老了, 就格外需要新鮮的氧氣。

    但台階下, 保安小林正在跟一個年輕的男子在交談。他沒見過這個人, 隻是大晚上的還逗留在博物館, 多半是遺失了物品的觀光客。

    他又下了台階,倒是有個熟悉的人過來了,他過去打了個招呼:“趙誌凡?來查崗?”

    “程師傅, 過來過來。”趙館長把他拉了過來:“跟我去看看貴客。”

    “什麽貴客?”

    “梅伯勳你認識吧?他的兒子來了我們博物館。”

    “你是說……香港梅家?!”

    “對, 就是香港梅家。那還有哪個梅家?”

    這不就是……師父囑咐自己找的人嗎?這麽巧?!更湊巧的是,當趙之凡問這年輕男子姓名的時候,對方自稱“梅景鉉。”還跟他們解釋道:“晚輩最近在研究古滇王國的文化,過來借借資料。”於是趙誌凡帶著梅景鉉進了博物館,他亦作陪。

    他多年不在古董圈子裏混了,對於梅景鉉這號人並不熟悉。倒是梅伯勳這個名字,但凡是跟古董打過交道的人都認識。其餘的不說,2006年的東京佳士得拍賣會上,梅伯勳老先生出價三億元,買下了圓明園失竊的國寶“九龍戲珠田黃擺件”捐贈給了國家博物館,就傳為一時美談。想來,梅伯勳的兒子,也是個大人物了。

    隻是巧了,師父拜托自己找這個人!

    那麽師父跟香港梅家的大公子有什麽關係?他不知道。

    隻見,這個梅景鉉走馬觀花式的遊覽每一件出土文物,唯獨在兩盞青銅燈前逗留了許久。還問了問兩盞燈的出土時間和地點。口氣雖然謙虛隨意,不過,他能看出這年輕人目光深邃,神情嚴肅,必定是帶著明確的目的而來的。

    逛完了博物館,趙誌凡要擺宴席請梅景鉉吃飯,但梅景鉉拒絕了:“今晚就不打擾了。”

    趙誌凡還是很客氣:“哪裏,哪裏,梅先生,替我向你父親問個好。他老人家十年前還在上海跟我見過一麵哩!”

    他跟趙誌凡說了句:“我來送。”趙誌凡就把送這位“梅家大公子”的任務交給了自己。還叮囑道:“程師傅,這人是個貴客,一定要說點好話。說不定,人家梅大公子看上了我們古滇王國的研究,給我們申請什麽項目撥款……”

    “知道了。”

    其實,他看人並不看人的富貴貧賤,那些於古董研究絲毫沒有幫助。而眼下,他也能看得出,這個小年輕人的心思也並不放在“研究古滇王國文化”一項上。他剛才粗粗略過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目光絲毫沒有停留,倒顯得像是個門外漢。

    一路上,他跟這個梅景鉉閑聊了幾句,想打聽打聽他為什麽來這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