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傳

第二百五十八回 清陰閣侍禦做繡工 冷閣內辛夷認姑母(2/2)

    辛夷不聲不響跟上去,隨她一路來到中廷。

    前院格局,中廷景致,大門對堂,堂前開闊三間抱廈,東西廂房,南屋麵北...一切的一切與別的殿閣並無二異,甚至還略大一些,地麵亦十分幹淨,惟獨婢子內侍出奇的少。回想方才穿過大門至今,加總辛夷也隻見著三四個女史,對比下更顯得此處分外淒清。

    二人進到一間屋子,屋內同樣素淨,除了架格、屏風、火盆架、燈台等必備之物,令人沒想到的,是廳中還有小小一張酒桌。屋裏沒有生火,竟比屋外還要陰冷,凍得辛夷牙齒直打顫。婦人從屏風背麵端出炭盆點燃,解釋道:“原打算要在主廳坐一整日,不想你今天過來——把手裏的東西放下吧,提著也不嫌累。”

    辛夷點點頭,將提籃擺在條桌上,然後走到婦人麵前行禮唱諾,終於低低喚道:“姑母。”

    張氏聽見這一聲,眼眶不覺濕了。她挨著坐榻的扶手坐下,疲憊笑說:“許多年沒有見過親表,我都快忘記家中還剩下誰了。”

    這話說得,讓辛夷也有些難受,因又喚了一遍:“姑母!”

    “哎。”張氏頷首答應著,用手抹了抹眼角的淚,“我早便聽人提過你入宮的事,但礙於如今的身份,就沒打算去阻了你的前程,適才在主殿,我亦不肯讓人知曉你我的關係。”

    辛夷咬咬嘴唇,暗忖眼前的女子,大抵與那無情無義的大伯並非同一類人吧。如此一想,之前的不滿痛恨便釋然些許。“姑母為何這樣認為?”她不解的問,“姑母好歹是先帝侍禦,宮人誰敢多嘴呢?”

    張氏無奈笑了笑,悻悻道:“什麽侍禦,連個位份都沒有,仗著被先帝寵幸過幾次住進清陰閣,其實依舊是宮女,和外麵掃灑的沒什麽不同。說白了,不過是早早送到福田院(養老院)①裏麵,結夥度日,就伴等死的人,誰會為我們白忙活呢?我去尋你,徒遭白眼罷了。”

    辛夷微微撅起嘴,竟不曉得該怎麽寬慰她。因把提籃拿過來,對張氏笑道:“這些是侄兒從太後娘娘那裏討的小吃蜜餞,可好吃了,姑母快嚐嚐吧。”

    張氏並無胃口,卻還是將蓋在提籃上的棉絮掀開,隻見是一壺櫻桃煎,一楪蟹釀橙,一楪蓮房魚包,一碗五味肉粥。她輕輕點頭:“真是好東西。”

    辛夷看她不打算動筷,因又勸道:“別的倒還好,但蟹釀橙與蓮房魚包,姑母一定要試試。她們說,這橙子,是用蟹肉蟹油蟹黃填滿,再用重陽前聖人親自釀的安石榴花酒與菊花酒調味蒸熟的,莫看是宮裏,都是吃一次少一次。而魚包用的是福建子魚,閩中江水鹹淡得宜,魚生其間滋味最鮮美,每年冬季宮裏才進一百尾,今年更隻有半百不到呢。”

    張氏瞧她苦勸不止,輕撫她的小腦袋,慈愛的問:“那你吃過嗎?”

    ①真正具備養現代養老院意義、且由國家出資讚助的“居養院”等機構,是宋徽宗時期由所謂的奸臣蔡京提議設立的。在唐代的時候有“悲田院”,但隻用來收管乞丐。延用到宋英宗時期,在加了很多社會福利後,改名“福田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