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意識與記憶映射原理

第2章 思維意識與行為意識(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真的能主導人的行為與人格嗎?

    “怎麽去做”真的是因為“怎麽去想”而決定的嗎?

    早期的時候,我也一樣,我也覺得“怎麽去做”決定於“怎麽去想”。

    但後來,在對自我和外界的觀察中,我發現很多現象都與之相違背、相衝突、相矛盾。

    於是乎,兩種對立的東西出現了,辯證開始了。

    我先例舉一些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

    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嗎?自己的父母告訴我們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什麽不能做,什麽能做!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管教我們!教育我們怎麽做人,怎麽做事!

    但是說實話,我們有多少人能聽進去呢?是不是嫌他們囉嗦?嘮叨?煩?是不是他們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左耳進,右耳出!

    所以父母經常罵我們是耳旁風!

    最後,他們給我們做的思想教育好像對我們的行為和人格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頂多,我們也隻是用他們的話去教育別人,但自己做不到!

    (其實不光是父母教給我們的道理,我們做不到!父母他們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的呢?)

    (我們自己在做人和做事的時候,很多大道理其實自己都明白,可我們自己能做到多少,我們的行為好像並不順從我們的內心,並不受我們自己的控製。)

    但你們有沒有發現另外一個奇怪的現象:

    一個小孩,雖然父母用言語教育不了他們的行為,但小孩的說話的語氣和表情,走路的樣子,身上的各種肢體語言和他們的父母幾乎是一模一樣,雖然自己的家人感覺不到,但外人卻看得清清楚楚!

    這是為什麽呢?

    他們的父母並沒有用語言的方式教育他們說話要用什麽樣表情、要用什麽樣語氣、走路要用什麽姿勢。

    可小孩是怎麽學會的呢?是怎麽擁有了與他們父母相似的行為或人格的呢?

    是不是很奇怪嗎?父母給我們的思想教育、思想灌輸好像對我們的行為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反而那些沒有主動用語言教過我們的行為或人格卻莫名其妙地複製到了我們身上!

    當然,可能有的人會說這是遺傳!好,就算是遺傳,那夫妻相呢?

    兩個根本不認識的人,長期生活在一起,他們的語言、表情,肢體語言逐漸地發生了相似性!關於這一現象,大家有所察覺吧!

    還有同一個地域的人,你們會發現他們的行為,人格都有某種共性。

    如果你是一個長期在外邊闖蕩的人,接觸到天南地北的人,這一點,你應該有所發現吧!

    再舉一個例子:

    我們在暗戀一個自己極其極喜歡異性的時候,當我們去追求她們時候,我們會在家裏想好了、計劃好了該怎麽表現,該說什麽話,該用什麽表情,先做什麽,後做什麽!

    可是一到女孩麵前後,所說的話,做的事完全不一樣,我們的行為根本就不是之前想好的,計劃好了的,那些想法好像突然之間全忘掉了,我們所釋放的行為完全不是之前想的,甚至行為是一團糟、混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