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就要舍得讓自己受苦:青春的十二堂成長課

第10章 或喜或悲,境由心生(2)(1/4)

    1954年之前,如果一個人想要在四分鍾內跑完一英裏會被人認為是癡人說夢,但是美國運動員班尼斯卻堅持認為自己可以做到,他甚至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會對自己說:“我相信我可以在四分鍾內完成一英裏,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於是,他每天都會非常刻苦地訓練,雖然剛開始失敗了很多次,但是他的信念一直支撐著他。直到1954年的時候,他以3分56秒6的成績跑完了一英裏,他的成功為我們證實了信念的力量。

    但更讓人值得回味的是,在班尼斯取得成功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有三十多人同樣完成了這個看起來無法完成的任務;而在兩年的時間裏,總共有兩百多人完成了這個任務。但是,他們已經不能夠像班尼斯那樣被載入史冊了,因為他們沒有像班尼斯一樣一直堅持,從而第一個完成這個任務。

    每個人在走向成功的時候,都要經曆一段坎坷和曲折;每一次成功都需要付出代價,都要麵對一定的失敗。假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足夠的信心,不能夠堅持下去,那麽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失敗者,而且會一直失敗下去。如果一個人能夠給自己一個必勝的信念,那麽在最關鍵的時刻堅持一下,之後的路就會“海闊天空”。

    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可以戰勝這些,最終走向成功。在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不要被自己的借口所耽誤,不要因為各種理由變得搖擺不定,不要被自己的惰性所牽絆,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雖然我們不能夠在所有方麵都很優秀,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拿破侖個子很低,林肯長相普通,羅斯福曾經患過小兒麻痹症,丘吉爾身材臃腫等,這些都是他們的缺陷,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缺陷而停止成功的步伐,他們一直擁有成功的理念。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信自己能夠做到,這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感覺,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依靠這一點。所以當麵對缺陷和懷疑的時候,我們都不要放棄,要用自信的信念去支撐自己,然後耐心尋找成功的機會。就像有人說的,生活的門一直是虛掩著的,隻要你擁有足夠的勇氣去推開,其實這個過程並不難。試著推開每一個虛掩著的門,然後走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005

    盛開在廢墟上的玫瑰

    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但是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不快樂,這些事情會讓我們憂慮重重,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其實,快樂也是一種習慣,如果我們能夠養成這種習慣,那麽我們就會遠離憂慮,就能夠擁有快樂,我們的生活也就會充滿了陽光。

    一個人能不能開心,和他的生活態度有很大的關係,而物質和快樂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幼兒園裏一位三歲的小朋友問老師:“老師,老師,你知道我媽媽是男的還是女的?”老師故意裝作思考了一會兒之後,然後說:“我猜你媽媽是女的。”小朋友聽完之後非常開心,她認為老師非常聰明,回家之後她對自己的媽媽說:“老師真的很聰明,她居然知道你是女的。”說完之後她就哈哈大笑起來,而孩子天真的笑臉也感染到了父母,他們也因為這件事情開心了好久。

    其實經常快樂的人並不是因為每天都有快樂的事情發生,而是因為他們和小朋友一樣,有能夠讓自己快樂的秘訣。他們懂得自己給自己找快樂,而他們已經把此當作了一種習慣,所以他們能夠永遠快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