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藏靈

第二章 銀達子(1/2)

    書唱戲勸人方,

    三條大路走中央,

    善惡到頭終有報,

    人間正道是滄桑。

    前文書咱們講到,張瀛山為救母親,決定夜探雞鳴島鬼市,諸位看官要問了,這雞鳴島是個什麽去處呢?

    古時候的漁民設備落後,船在海上航行全靠徒手搖船槳,速度慢不,安全性也極差,為了打魚有個好收成,常常是要半夜子時就駕船出海,搖到幾十海裏之外,打些魚蝦。

    為什麽這麽早出發呢,一是因為航程實在太遠,走晚了當晚上回不來。二是為了圖早點回來傍晚能趕上晚市,拿著魚獲到集市上一賣,換個仨瓜倆棗的,夠全家人一的嚼穀,但這畢竟也是看吃飯的行當,哪氣不好了,或者汛期不對,一家人就得大眼瞪眼的挨餓。

    要是按現在的思路,魚蝦螃蟹山珍海味伺候著,那是王公貴胄一般的好日子,可畢竟一到晚光吃這個它也不解飽,所以常常是餓得眼珠子發藍,所以老話得好,

    ——“寧嫁三頃莊稼漢,不羨萬畝窮漁夫。”

    海中山曰島,島也就是散落在海裏的塊陸地。

    那要這雞鳴島是怎麽來的呢?

    漁民常年半夜出海,中途不乏有適合停船休息的島,長此以往有人就發現,在雞鳴島上,每到蒙蒙亮時,借著月光,就看到島上人來人往、影影綽綽。

    可是要按常理來,深更半夜的這海中的孤島怎麽會有人呢,大家都覺得甚是奇怪。

    漁民中也不乏有膽大之徒,名叫賈三,這他借著月光登島觀瞧,隻見雞鳴島上房屋低矮錯落,中間一條大路,路兩旁各有人撂地擺攤,似乎是是一處集市。

    街上雖然人影綽綽絡繹不絕,卻全都飄忽不定,顯得極為模糊。

    按集市上人來人往吆喝叫賣,本應該人聲鼎沸,可此處卻萬俱寂、鴉雀無聲,隻有銀灰色涼森森的月光,冷冷地灑在攤位和行人頭上,不由地讓人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開弓沒有回頭箭,要這位賈三爺確實膽色非凡,“唰”的一聲撕下一片衣襟往腦後一係,掩住口鼻就上了這集市的大路。

    三爺打眼一瞧,集市上賣個這些個東西稱得上是五花八門,哪個是珍珠,什麽叫珊瑚,金銀玉器飛禽走獸經書典籍山珍藥材是應有盡有,很多東西都是前所未見。

    可定睛仔細一看,這集市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似乎全都腳不沾地漂浮在空中,腳下也全有沒有影子,還有尖嘴猴腮卻兩腿行走,背後拖著一條大尾巴在攤子前討價還價的,這竟是一群山精鬼怪!

    饒是他賈三膽大包,這會兒也嚇得屁滾尿流,風緊扯呼,轉身要逃活命去。

    就在這時,隻聽得遠處傳來“咯咯咯”——三聲嘹亮的雞叫,賈三回頭再一瞧,光大亮,哪還有什麽房屋集市,島上隻剩一片礁石荒地,連半個人影也沒有了。

    雞鳴島便由此得名。

    賈三爺回家大病一場,沒見多久便撒手西去,可這雞鳴島鬼市的消息卻不脛而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