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流浪艦隊

第145章 地麵型定居點(1/2)

    吳院士繼續介紹道:“1號行星定居點的設計,是整個定居點都被包裹在玻璃護罩裏的。”

    “其中,城市區域的玻璃護罩高度比較高為110米。以城市中的樓房為支柱。在城市建築群的上方搭建。將城市內絕大多數的房屋,都保護在內。”

    “而高層樓房則會伸出玻璃護罩外。但其牆壁和窗戶本身是封閉的,所以倒是無所謂。樓內有專門的通風管道保證氧氣供應。”

    吳院士繼續道:“城市內也有公園、體育館等配套設施。但中間需要建一些柱子以支撐上方的玻璃護罩。”

    “而郊外的耕地、草場、果樹林、漁業養殖基地區域的玻璃護罩高度則為15米。同樣也需要用大量的柱子來支撐。”

    “並且,由於受行星引力的影響,行星定居點的玻璃護罩無法製造的太厚。設計為2公分厚度的高強度有機玻璃。這樣四根支柱之間可以支撐的頂棚麵積就可以達到一萬平米。也就是長寬100米左右的範圍。這樣定居點內的支柱看起來就不會那樣密密麻麻。”

    “而至於這些玻璃的強度,雖然沒辦法和太空定居點,厚度達到30公分左右的高強度有機玻璃相比。但一般情況下,這些玻璃也是沒有那麽容易會破裂的。除非是遇到比較強大的風暴,強風裹挾石塊,以特定的角度砸中玻璃,玻璃才有可能會破裂。但是這些玻璃就算破裂,甚至是被擊穿,也是不會完全碎開的。所以倒是也不用擔心玻璃破掉後,我們定居點內的氧氣會快速全部泄漏出去。”

    這時,會議室內有專家便問道:“吳院士,行星定居點內沒有能量護盾嗎?如果有護盾,定居點在遇到風暴,或者在護罩玻璃破裂的時候,撐開能量護盾,氧氣不就也不會泄漏了?”

    而吳良輔院士則回道:“行星定居點也是有能量護盾的。但是行星定居點的範圍太大,能量護盾無法完全覆蓋整個定居點。隻能保護城市,及城市周邊的一部分區域。”

    有專家繼續提問道:“那我們能不能縮小一點行星定居點的範圍呢?縮減一些城市的麵積,再減少一些耕地和草地的麵積。看能不能把整個定居點都縮進能量護盾的保護範圍之內。”

    而吳院士則回道:“我們設計的行星定居點,麵積其實已經很小了。由於受行星重力的影響,我們無法在定居點內設置太多的地下層。所以像太空定居點內那些地下部分的設施,包括儲藏倉庫、工廠、軍事設施,有一部分就搬到了地麵上來,一部分建在城市內,一部分建在城市郊區。並且還最大程度的縮小了規模。如此,我們的城市規模才隻增加到了14平方公裏。設計的可居住人口,也減少到了10萬人。”

    “另外耕地、草地還有果樹林的麵積也無法再繼續減少了。根據生物和農業研究所的計算,這已經是能夠保證定居點內有足量氧氣供應的最低植物種植麵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