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尋

第320章 東進

蕭銑轉到大殿後麵,思索了一會,方才讓人去把太子蕭珍喚來。 “你去探探耶律明全的口氣,看林啟今的建議到底如何。” 蕭珍猶豫了一下,應道“兒臣遵旨。” “讓任常恭來見朕。”蕭銑踱了兩步,又吩咐道。 …… “罪臣,參見陛下。” 當任常恭在蕭銑麵前緩緩跪下,蕭銑便又擺出那幅喜得良臣的表情來。 兩人稍稍演了一陣,蕭銑便將兩套行軍方案擺出來向任常恭問計,卻也不向東行軍是林啟的提議。 任常恭略作沉吟,便道“陛下真乃縱英才,行軍布陣如此馬行空不拘一格。” “此計可行?” “可行!真定府已在遼軍掌握,陛下大軍一路向東毫無阻礙。到真定府轉向南行,偽朝兵力空虛,定可一舉功成。” 蕭銑點點頭,沉吟道“如此來,林啟確實是個將才。” “林啟?此策是他提出的?”任常恭一愣。 蕭銑微眯著眼,仔細觀察著任常恭的反應,將他神情中那抹尷尬與嫉恨盡收眼底。 果然,策是好策,人卻互相不對付。 好事! 他又勉勵了任常恭幾句,著人帶他到大殿上準備參加朝議。 過了一會蕭珍才回來,環顧看了看,見任常恭不在,才稟報道“父王,耶律明全正大為光火,認為他那兩千騎兵敗得有蹊蹺。” “蹊蹺?” “他不相信任常恭能全殲那兩千騎,其中必有陰謀。” “嗬,狂妄。”蕭銑冷笑道,“兩個軍略,他怎麽選?” “他選東路。地勢平坦,利於騎兵行軍。又有蕭當大軍策應。” 蕭銑點了點頭,沉思起來…… 當蕭銑再回到大殿,這場朝會便繼續下去。 行軍策略的事沒有被拿出來再議,蕭銑卻出人意料地宣詔了一項任命 遷林啟為兵部尚書; 封任常恭為兵部侍郎。 詔令一下,林啟又是大吃一驚。 大吃一驚的卻不止他一人,整個大殿也是議論紛紛。 “陛下,不可啊。”公冶圭極是激動地上前叩首道。 林啟摸了摸鼻子,頗有些心虛。 一日一遷,確實是太快太不靠譜了。 誰知公冶圭卻不是針對他來的,高聲呼喊道“任常恭不過是一介武夫出身,何德何能居於六部高位,此例一開,下士林失心,再無賢才願輔佐陛下,於王業有損……” 任常恭聽了,趕緊跪下,虎淚含淚地顫聲道“陛下君恩深重,罪臣銘感肺腑!罪臣願為陛下牽馬執鞭。不敢忝居高位。” 蕭銑趕緊站起身,虛扶了任常恭一把,接著,以痛心疾首的聲音道“我大梁開國以來重文輕武,致國家百年積弱,疆域不過前朝半數,年年還要向異邦納貢。但,如今不同了,朕承襲命,欲一掃此沉屙痼疾!首件事,便是要唯賢是舉,唯才以用。使知兵著治兵,知國者治國;使我大梁之威風遠超秦漢!” 他一番話的擲地有聲,很是讓人動容。 “吾皇聖明!實乃千古明君!”有人帶頭高呼道。 俞孝宿轉頭一看,見是林啟,不由臉色一沉。 登時大殿上一陣歌功頌德。 公治圭顫著身子,還待再開口,卻聽蕭銑又道“此事便如此定下來,軍情如火,不可延誤,誰再敢提一句異議,擔得了誤了軍情的結果嗎?” 大殿上群臣登時噤若寒蟬。 蕭銑一拂袖,坐回龍椅上,看著殿中群臣的反應。 當他捕捉到任常恭盯著林啟眼中閃過的那一絲嫉恨與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