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1/3)

    鄯州古稱西平郡,地傍吐穀渾,距離青海已經非常近。至於河源軍,顧名思義,即就是駐守在大河源頭的軍隊。

    鄯城乃是鄯州的州城,至於河源軍的駐地則位於更西側的湟源,彼此之間距離有六七十多裏。由於道路所經主要都是湟水穀地,所以地勢平坦開闊,路途行走起來並不崎嶇。

    李潼在黑齒常之等人擁從下,沿著湟水策馬西行。此境雖然並不屬於真正的高原範圍,但低氣壓仍然帶來一種明顯的氣喘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下活動,人馬氣力消耗都會加倍。

    不過李潼隻是策馬遊行,也沒有沉重的披甲負累,些許不適還不足以影響行動,且漸漸的就適應起來,呼吸頻率歸為平常。

    行途中,李潼看到湟水水勢頗為洶湧,已經隱隱有了幾分春汛的氣勢。而在湟水河穀周邊,則存在著大片已經經過開墾的土地,此時的田野中,正不乏役卒在辛勤耕作著。

    如此一幕幕畫麵收入眼底,倒讓李潼頗感意外,拋開與內陸有著明顯差異的氣候,他眼下所見河源周邊,無論是水文環境還是耕地資源,都不遜於內地,甚至還隱隱超過關中有些地區,大異於此前對隴右邊地的刻板印象。

    “數水源出青海,境中又有多座雪山,春夏回暖,雪水消融,河渠灌滿,自然能守營田之力。”

    黑齒常之順著雍王殿下視野所及講述道,戰爭不隻限於刀兵弓馬,所以今次雍王出巡也不隻限於各路烽堡,他也在沿途將河源軍各種經營情況稍作講述:“往昔此境累年屯墾,營田五千餘頃,年收五百萬斛,不獨河源軍足用,隴邊各境也都大受裨益……”

    講起過往的成績,黑齒常之也不乏自豪。

    河源軍是他篳路藍縷、一手建立起來的,這麽說毫不為過,此地鎮守軍卒是他在承風嶺之戰中逆勢夜襲、舍命反攻才從吐穀渾境中帶回鄯州。

    而當時的朝廷能夠給予的實際支援也實在有限,當時河源駐軍甚至饑困到需要一邊樵采漁獵,一邊抵抗吐蕃不斷的進攻。

    稍得立足,第二年吐蕃便又向河源發起猛烈進攻,當時黑齒常之在良非川以寡敵眾,大敗蕃軍,斬獲豐盛,如此才穩定住河源形勢。

    斬獲的那一批軍資便成了河源軍經營的根本,基於此黑齒常之在河源深刻經營,且耕且戍,並結合地勢營建烽堡七十餘座,用以組成一個完整的防控體係。

    自此之後,蕃馬不敢大舉東進數年之久。一直到了垂拱年間,朝廷征調黑齒常之歸朝平定徐敬業之亂,兩國之間都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事。

    論欽陵雖然號為吐蕃軍神,但在麵對黑齒常之,仍然不敢輕動窺探之念。可以說,如果沒有黑齒常之與河源軍,那麽在經曆了大非川與承風嶺兩次大敗,二十多萬唐軍飲恨青海之南,那在與吐蕃的交鋒中,大唐真是顏麵無存。

    一路上,黑齒常之淺述故事,李潼則洗耳恭聽,並不覺得黑齒常之是在刻意賣弄。當然就算是賣弄,他也有這樣的資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