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023 情新因意勝(1/3)

    李潼信手寫來的這首絕句名為《雨晴》,是晚唐詩人王駕的作品。

    王駕其人其詩,在後世都沒有什麽太大的名氣,但並不意味著其人就沒有水準。有唐一代,詩文名家數不勝數,被那些璀璨光輝所埋沒的同樣不在少數。

    《二十四詩品》作者司空圖,稱讚王駕長於思與境偕,這一首《雨晴》便是代表作。這首詩以花為眼,以雨為變,生動寫出雨打殘花、蜂蝶棄顧的晚春園景,那種遺憾與可惜躍然字間。

    李潼有感而發,寫出王駕這一首詩作,除了扣合衰敗園景的主題之外,還有一層感觸那就是詩中所暗含人情冷暖的薄譏,有感而發。

    以花喻人,蜂蝶便是熙熙攘攘的人情,他是一朵晚春殘花,雨打凋零,人情過而不顧,如蜂蝶翩然飛去,或許是懷疑別人仍有繁花勝景。

    但其實時局動蕩,風雨飄搖,百花凋零是時令所致,人皆困此,美景難再,正如上官婉兒戲言,夏蟬聲噪,鄰家也無春色。換一個說法那就是武周代唐已經是天時隨播,時局中人莫能外都要受此影響。

    文學作品之所以長久擁有生命力,在於那種能夠普遍代入的情境。讀詩詠詞,言雖古人,但感觸卻產生於每個人自己的內心,詩作或有優劣的分別,但人的感受還是普遍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判。

    上官婉兒評價這首詩形意仍散,李潼心裏並不認同,但之所以不爭辯,大抵還是出於一種夏蟲不可以語冰的想法。

    唐詩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為人所知,內裏又可細分許多門類,比如年代上的初盛中晚唐,派別上的宮體、邊塞、田園等等,形式上的古詩、律詩、絕句等。

    唐詩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日常唱和交際的詩作占了很大的比重,一人立題立韻為首唱,其他人應和作詩。奉皇帝之命作詩稱為應詔,武後履極之後因避諱其名“曌”而稱應製,太子、皇後之命稱應令,諸王之命則稱應教。至於普通人,那就是和了。

    上官婉兒認為這一首《雨晴》詩形散失工,李潼並不感到意外。初唐時期宮體詩仍占主流,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便是初唐宮體應製詩的翹楚,其人詩作甚至被命名為上官體,是唐詩中第一個以人的姓氏所命名的詩歌風格,可見其人當時影響之大。

    雖然上官婉兒還在繈褓之中,她的祖父上官儀便被武則天幹掉,但上官體的影響仍然極大。家裏有這樣一位文豪長輩,上官婉兒人生經曆又主要集中在禁宮之中,其審美意趣傾向於此並不意外。

    上官體作為宮體詩中的翹楚代表,也將宮體詩注重雅致、形工、辭藻等特點發揮到極致。基於對形式美的追求,上官儀總結六朝詩歌對偶,提出六對、八對的概念,又為律詩的最終成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若講到上官儀詩作的藝術生命力,也有一個很淺顯的評判標準,後世有多少人能背誦他的詩?

    上官婉兒在後世以才名著稱,特別在中宗一朝更號稱稱量天下詩才,但見識上帶來的局限性仍然不可忽略。

    特別對於領略大唐詩歌盛況全貌的李潼而言,那真是要不客氣的說一句,你和你的爺爺、包括你所稱量的宋之問、沈佺期之流,全都是小弟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