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第二百零八章 勢力流變(1/5)

    近幾十年來,大潮衝擊下的人們不淡定,人生際遇新的狀態,讓老一代失去了經驗借鑒的價值。

    最突出的是失地農民與下崗工人,他們社會地位變化之迅速,讓最聰明的理解不了,讓最保守的淡定不了。

    隔壁張三到澳門去了一趟,回來就買了門麵,並且對財富的來源語焉不詳,你怎麽理解?對門原來賣豆腐的王二娘家的子,居然開起了豪車,從被人欺負的子,滿手的刺青,人人見他都躲著走,你怎麽淡定?

    以目前容城的江湖來,原來的勢力,以容鋼為主。因為大量下崗的人,失去了穩定,他們在找出路時,各有各的辦法,分母大了,分子也就自然出來。苕貨的老大,就是其中的代表。

    當然,那一代下崗者,大多數已經四五十歲了,已經翻不起大浪了。結婚後有孩子的人,也不敢拚命了,顧忌多了。而後代,大多數也進入打工潮,分散得七零八落。

    黑道也是道,也因為某種原因而聚集成夥。原來老大的兄弟們,大多數是容鋼的工友或者發,感情因素與共同的命運變化,造成了他們很抱團。而今,這下一代,已經沒有抱團的基礎了。

    苕貨深知,憑自己的實力,招集兄弟,錢肯定是不夠的,因為生意不夠大,養活不了這多人。感情因素也沒有了,以前的技校同學,留在容城的,也沒幾個。他們憑借當年在學校的一技之長,已經成為打工隊伍的師傅級人物,幹著穩定的工作了。況且,那些不太穩定的,也基本上結婚生子,不敢亂晃了。

    據廖苕貨觀察,目前新崛起的勢力,大約分為三個主體。一個是太河鄉的人,這個鄉距離縣城最遠,也最貧困。他們早早就到容城來混生活,形成了一個老鄉集團。更有一個因素,就是他們的口音。

    他們有一種奇怪的當地口音,與容城境內的其它地方都不同。他們話快了,如果聽書,根本不知道意思。最開始,他們進入城市,是搞最低端的工作。比如到夜市賣點心,比如到菜市場幫人殺雞賣魚之類的。正因為個體力量弱,所以抱團取暖,成了他們自然的選擇。

    他們的特點,是集團內部異常團結,打起架來,不要命。但是,由於見識及財力的原因,他們隻能當打手,產生不了有領導能力的老大。城內的各個勢力,既要借助他們的力量,又從心底裏看不起他們。畢竟,打架時需要他們時,就給點錢,他們就往上衝,平時又用不著養他們,用起來方便。

    他們由於長期被人瞧不起,所以,對尊重二字看得很重。你見麵時,跟他講感情,把他叫老大,一條煙,一頓火鍋,一千塊錢,隻要感情上跟他們勾兌好了,他們可以為你拚命。

    苕貨內心中,是把他們當炮灰來看待的,隻是口裏,把他們都喊老大。這些鄉下來的老大們,享受著這種虛假的尊重,在前線流血流汗,死皮賴臉,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樣子。

    這些人,恰恰是最喜歡來賭博的,因為他們心中存不了大錢。隻要有活錢,他們就想來拚一把。但苕貨卻並不把大賭局給他們玩,因為他們輸不起。隻要手裏的錢輸光了,他們有可能會紅臉掀桌子的。

    平時,他們如果要來,苕貨總是好煙好茶獻上,就是不讓他們上樓。他們如果要堅持,就公安剛來過,自己怕事,不敢隨便搞。

    在對方麵前裝膽,是有用的一招。因為對方自認為膽子很大,而苕貨膽子很。但如果苕貨出錢讓他們平事,他們是很願意的。畢竟苕貨出的錢很高,況且,這麽膽的人敢幹的事,保險係數比較高。至今,苕貨處理過幾個賴賬的賭客,都是請太河幫來擺平的,效果很好。別人一聽太河口音的幾個人來,自然就慫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