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第十二章 兩不相安(1/5)

    滿街賣建材的,怎麽羅哥的生意分外好呢?這個秘密是黃姐無意識中說出來的。

    黃姐清點錢物時也不避冬子了,她歎了一口氣說到:“哎,這錢還得拿出去,要全是我的,就好了。”當時,她手上拿了一遝錢,估計得有五六千。

    冬子問到:“進貨肯定要拿錢嘛,還有交稅。”

    “交稅嘛,不多,我們個體戶,都是定稅的,再說,如果是家庭裝修,沒幾個要發票的。如果他不要發票,我還得給他優惠點。畢竟,增值稅是17%,很高了。所得稅,是定稅,我們這裏,一個門麵一年交一千元就夠了。”

    “那稅不高啊,這點錢,不是交稅。但是,進貨又不夠,對不對?”冬子最需要這種打聽了。以前,他賣羊肉串,根本沒有交過稅,因為國地兩稅,都把他當個體小商販經營者,是政府扶持對象,不收任何稅的。

    但是,進貨,冬子知道,這一車拉下來都得十萬以上,黃姐手上那點錢,隻能進釘子?

    “要給別人裝修的師傅,包工頭的。”黃姐說到這裏,意識到自己多嘴了,但最後又釋然到:“跟你說也不怕,反正你也是自己人。”

    原來,羅哥做生意,最主要的手段,是讓每個包工頭,當他的推銷員。一般主家裝修,對材料的好壞與規格,也是不太懂的。別人既然能夠來包工,說明主家還是信任他的,所以就依賴師傅的推薦。

    這個推薦就有價值了,於是,羅哥總是主動聯係這些包工的師傅們,如果推薦了他這裏的材料,成交後,總要按比例,給包工的人,一定的回扣。

    至於比例嘛,他沒說。但冬子知道,這種分利潤的辦法,可以極大地提高銷售額。這與羅哥當年與包工頭分攤鋼材的利潤,方法是一樣的。

    那麽,關於建材行當,銷售這一關,竅門算是知道了。但數量關係是什麽樣的,還需要冬子繼續摸索。在後麵的送貨過程中,老板有時用報紙包一疊錢,避開人,悄悄給那包工師傅,冬子就有心了。按一家總體需求量,冬子拉過去的銷售額,再估算那包錢的數量,冬子有了個大概的概念。比如材料費出去十萬金額,估計羅哥會給別人五千以上的好處費。銷售費用另外增加5%,那銷售價格卻並不高多少,難道是羅哥為了走量,壓低了利潤了嗎?

    也許不一定,冬子心想。或許羅哥進貨時,廠裏給出的價格就比較低,這就給羅哥較大的銷售空間。而最關鍵的,是進貨渠道。這也是冬子,今後最應該留心的事。但問題是,進貨時,都是羅哥自己去的,從來不帶冬子。

    生意人的謹慎是天生的,哪怕冬子不與他形成競爭。

    前麵說過,冬子能夠表麵上安心地留在這裏,打著一份辛苦的工,掙著不多也不算太少的薪水,你以為他就安心了嗎?並沒有。

    他是個年輕人,曲折的人生經曆也無法磨滅他的衝動與試探,在這個人世間,有些東西總是擺不脫的,最主要的是感情。

    他雖然有兩個期待,在這個雜亂的街道之中,冬子隻有在夜深人靜時才會勾勒他那些夢想:成就事業及找到燕子。

    這兩者同樣重要。因為,如果不成就一個事業,他根本就無法回到容城,無法麵對死去的父母的遺像。法麵對那些關心幫助過自己的人,無法向他們證明,自己是個男人,頂天立地。無法直麵爹爹懷疑的目光,無法麵對大姨那關切的眼神。

    如果沒找到燕子,冬子就沒有青春了。青春是以愛情為標記的,如果能夠與燕子一起,至少證明兩件事。第一,那個當年令人喜歡的冬子還在;第二,他打敗了廖苕貨。如果父母在世時,冬子的人生是個擬劇人生,他把自己當成喜劇演員,在同學朋友及親人的笑聲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父母去世後,他已經被逼向了另一條人生之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