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舊事

七十三、不祥之兆(2/2)

    這不,楊森出征,部下們說一定要搞一個出征儀式。

    儀式之一,是一個祭旗儀式。過去祭旗是要殺人的,至少也得殺牛或者殺羊。都民國了,殺人肯定不時興了。殺牛羊,自己姓楊,也不合適。再說,楊森很現代,不喜歡過去那一套。

    不殺牲口,下屬就會在別的方麵動腦筋。這回是在校場上樹一個三丈高的旗杆,下麵是儀仗隊,一隊騎兵,一隊步兵,再來一隊憲兵,然後還有一隊鼓手、一隊號手、一隊吹牛角的,跟民間大戶人家辦喪事類似,一隊和尚、一隊喇嘛、一隊道士、一隊尼姑。

    儀式開始,儀仗隊排好陣勢,然後鼓角齊鳴,軍號吹得嗚嗚響,喊禮的人大喊一聲“有請領袖”!楊森騎著高頭大馬,走到旗杆下麵,發令升旗。於是一麵有一個鬥大“楊”字的旗幟就緩緩地升起來。所有人都對著楊字大旗立正敬禮。然後,再把這麵大旗拿下來,打仗的時候帶到前線,讓旗手舉著大旗往前衝。

    然而,這回的祭旗儀式竟然出事了。楊字大旗快要升到頂端的時候,就在大家都仰著脖子看的當口,繩子突然斷了,大旗頹然地從上麵掉了下來,一頭栽到地上。見狀,所有人都大驚失色。在講史的戲劇和小說裏,凡是出現了這樣的事兒,絕對都是不祥之兆。如果旗杆斷了, 或者說旗幟下來,都是天意,上天告訴你——你要倒大黴了。如果是軍事行動,必定要失敗的。隻是他們不知道,這個事兒不是天意,而是民意,是滿妹她們事先把繩子用酸腐蝕了,升旗的時候就會斷掉。

    這個事兒讓楊森心裏很堵,即便他宣稱不迷信,但畢竟是中國人,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以至於接下來的出征儀式,他都心不在焉。

    這個儀式,就是在軍中找一個姓楊名叫得勝的士兵,打扮好了,一溜小跑,跑到楊森麵前,立正、敬禮,報告說:“報告領袖,楊得勝向你報到。”

    按道理,楊得勝報告完了,楊森得大聲回一聲“好,楊得勝”!這個儀式寓意非常明顯,就是他姓楊的獲勝嘛。但是,楊得勝報告完了之後,楊森竟然沒有反應,搞得楊得勝不知道是該下場,還是繼續待著。

    凡是看過這一幕的人都心情大壞,大家心裏都在嘀咕:不祥之兆,不祥之兆。這仗,還能打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