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舊事

二十七、收繳煙槍(1/2)

    過去都傳說,說川軍是雙槍將,一杆步槍,一杆大煙槍,交槍不交煙槍,麻溜投降,如果要交煙槍,就跟你死拚。

    其實,貴州兵真是這樣,人人都雙槍,個個都是大煙鬼,歇下來,先抽大煙再吃飯,飯可以不吃,但大煙必須得抽。但川軍的狀況要稍好一些。有人統計過,在一線軍頭楊森、劉湘、劉文輝的隊伍裏,有不到一半的人有煙癮;在二線軍頭,諸如劉存厚的隊伍裏,就跟貴州兵差不多了。

    西南地區的煙土質量好、產量高,所以,在那個煙毒泛濫的年月,到處種鴉片,煙土的價格很低廉,比抽一般的旱煙還便宜。所以,一般的老百姓也抽,尤其是成年男性,有煙霞癖的人很多。如果軍頭們有潔癖,有煙癮的人一概不招,招兵就會有麻煩。所以,人們常說,在西南軍閥的部隊裏,連營房裏的老鼠都有煙癮。對付這樣的兵,如果在他們歇息,集體過癮的時候發動襲擊,基本上都可以拿下。但是川軍打仗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能在人家過癮的時候開打。大家都遵守這規矩,打一打,歇一歇,然後過足了癮,再接著打。那個時候,川軍也好,滇軍也好,貴州兵也罷,還沒有到外麵作戰的經曆,大家都是好煙民,所以誰也不鑽誰的空子。

    可是,擺在麵上,抽大煙畢竟不是個好事,雙槍兵也不光彩。受傳教士的影響,頗為進步的楊森不抽大煙,不僅不抽,而且對抽大煙有強烈的反感。但是,在西南地區,不管主官的個人意誌如何,即便是楊森,他的兵也沒法禁絕鴉片。他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著官兵們抽好了。隻是他不像別的軍頭,一般不用大煙土當硬通貨獎勵士兵,更不會用煙土頂光洋發餉,隻有到了打仗的關鍵時刻,士兵又非常需要的時候,才上煙土。

    自打楊森當了督理,推行自己的新政,其中就有一項是禁煙,跟禁止纏足、禁止穿長衫一樣,都算他的社會改革的一部分。那個時代,誰上台都得喊禁煙,但真正能落下來的,鳳毛麟角,也就是山西的閻錫山真的做了。他楊森人是在四川,四川這個地方,要想真正禁煙,對相當多的人來說,就跟禁止吃飯一樣難。漫說在社會上推行,就是自己的部隊,這樣強推的話,連兵帶官,人得跑掉一半。所以,在社會上,他也就是喊喊算了,真正推行的,是在他的近衛部隊裏。

    雲南的唐繼堯有一支近衛軍,叫做佽飛軍,都是挑的人高馬大的士兵,每人一支馬槍,一支駁殼,還有一支方天畫戟,騎著高頭大馬,在他出行的時候護衛左右。這支軍隊是唐繼堯的精銳,不僅是擺排場,在打仗的關鍵時刻是要派上用場的。後來的雲南王龍雲,就是佽飛軍大隊長。

    跟唐繼堯類似,楊森也有一個近衛旅,雖然裝備沒有唐繼堯的佽飛軍那麽好,但也都持有進口德國步槍,個頭兒整齊,人也精神。別的部隊就算了,但楊森要求這個旅誰都不許抽大煙。當然,最近擴招的新兵團也不許抽大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