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舊事

四、紅袍記(1/2)

    成都可園,台上正在演川劇《紅袍記》。

    《紅袍記》說的是五代時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劉暠)發跡的故事,楊森特別喜歡,說他從劉知遠身上看到了自己。

    劇中的主人公劉暠(小生)唱:“進廟廊,肚中饑餓實難當。祝告馬鳴王,訴衷腸!歎劉暠東飄西蕩,似孔子在陳絕糧。別人家財運興旺,賭十次要贏九場。到我手偏偏變樣,幺二三對對成雙。”

    台下當中的茶桌上,坐著現任四川督理楊森。他穿著西服襯衫,搖著扇子,邊看還邊跟著哼。那年月,別的軍頭除了軍裝,都喜歡穿長袍馬褂,楊森偏偏喜歡穿西裝。旁邊坐著的,是可園的主人,名列成都五老七賢的尹仲錫,字昌齡。此老身穿長衫,一邊看,一邊用手打著鼓點。

    “昌老,當年俺老子走背字兒的時候,也是逢賭必輸。”

    尹仲錫此時顯然心不在焉,沒聽見楊森說什麽,抬了抬頭,“呃,呃。”然後瞥了瞥台上,台上的劉暠正在偷雞。

    楊森知道,這回修馬路,得罪了成都赫赫有名的五老七賢,這幾位在前清就做過高官的大士紳。在四川對他非議的人不少,現在主馬路將要竣工,他出錢請上一台大戲,邀請五老七賢喝茶,算是緩和一下氣氛。可是,人都不來,隻有戲園子的主人尹仲錫不得不出來,他怕楊森的大兵把戲園子砸了。尹仲錫是個戲迷,也是個票友兼川劇創作者,愛他的戲園子跟命似的。

    楊森對五老七賢不給麵子並不怎麽在意。五老七賢是紳,而他是軍,亂世軍比紳要牛。四川的士紳,地位不及江南的,但以往的軍頭對他們都還客氣。換了楊森,規矩就改了,他要想幹什麽,紳不擋駕還行, 如果擋駕,他就不給麵子。

    現在馬路快修好了,前一段他生硬地卷了五老七賢的麵子,輿論上反彈強烈,於是,出來裝裝樣子,做個姿態,反正他緩和的意思已經有了,馬路也修好了,成都的人此後就會沿著馬路做生意,很快就會繁榮起來。那些被拆遷的倒黴小民,有誰真的操心呢?

    他擔心的是,劉文輝最近對他很不買賬,在其卵翼下的文人,頻繁在報紙上寫文章臭他。其他的軍頭,鄧錫侯、田頌堯、賴心輝和劉存厚還好,但劉湘就不陰不陽的。

    不過,這些年都這樣,誰入主成都,其他的軍頭們就心懷不滿,然後一起出壞把他拱下來。再早一點,眾軍頭拱下了熊克武,換上劉湘。

    劉湘不做督軍,改稱總司令兼省長。隨後,他楊森在吳佩孚的支持下, 又拉著眾軍頭,把劉湘拱下來,換成他自己,在舉國喊廢督的情況下, 不做督軍做督理。

    但是,他上台了,就要打破這種走馬燈換人的局麵。對此,他是有底氣的,因為他有常勝將軍吳佩孚鼎力相助。吳佩孚看好他,跟人說過,川中的將軍,他就覺得楊森有出息。吳佩孚剛剛還從漢陽兵工廠給他調來了一萬支步槍、十挺馬克沁重機槍,一個大子兒不要,白送的。此時,湖北已經在吳佩孚的部下蕭耀南手裏。湖北可是個好地方,不僅漢口是中國一流的大商埠,一個漢陽兵工廠,一個武昌造幣廠,天下無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