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培育係統

第九百六十一章 取亂侮亡(2/5)

    諸葛亮接過文帖,還沒看,便出言讚歎:“好紙張,比亮見過的幾本紙質書籍所用紙張,還要柔韌潔白,此貼單憑此材質,價值便不下十萬錢。”

    他小心翼翼地展開文帖,閱覽起了其中的文字,越看下去,雙眼中的光芒便越是閃爍不斷。

    “好字,好文。盧公此文,氣象萬千,格局非凡,字也是強勁有力,透紙三分,不愧當世大家。”

    他由衷地讚歎幾句,隨後將文帖重新折疊好,雙手遞回給了劉正:“多謝劉兄慷慨借閱,亮心滿意足矣。”

    劉正笑道:“寶劍贈英雄,這好文帖,自然也該有天下奇才方能識得其中精妙之處。”

    諸葛亮道:“劉兄入得鄙府,便有此厚禮,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裏有一本《三略》,亮便回贈劉兄。”

    他伸手從兩人中間的一張桌案上,取下了三本紙質書的最下麵一本。

    劉正看去,正是《三略》:“《三略》?據我所知,此書紙質版總共刊印了十二冊,不想諸葛兄手中便有一冊。”

    諸葛亮饒有深意地看向了他:“哦?想不到劉兄也深諳此道啊,那便是最好不過了。此書是徐州糜氏家主糜竺,前往洛陽經商時,以三千金的高價購得,獻給刺史劉備,又得劉使君贈予家叔。隻是家叔和家兄,對這兵法一道,並無大好,因此派人送回陽都,我才得以一觀。還有下麵這部《六韜》也是一般。”

    他說著,隨手翻起了《三略》,下麵的那本書露了出來,果然是《六韜》。至於最上麵的,乃是一本《墨子》。

    劉正接過書籍,也沒有翻看,便直接說道:“《三略》一書,所述者,乃設禮賞、別奸雄、著成敗三事。在下自幼熟讀,不說深明精義,也算多有心得。不過麽……”

    他看了看諸葛亮,反問了一句:“在下對書中一言,卻是不敢苟同,今日得見高賢,想請賜教一二。”

    “哦?亮才疏學淺,未必能解劉兄之惑,不過也請足下說來一聽。”

    諸葛亮羽扇輕揮,示意劉正說下去。

    劉正說道:“書中有言: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他話音一轉:“然而,在下卻認為,單為錢財賞賜而投軍者,非真英雄也,亦非真死士也。軍中賞罰分明,固然重要,可真要做到戰必勝,攻必取,又非錢財所能為也。”

    諸葛亮露出了有興趣的表情:“不錯,劉兄對此書已有極深見解,還請繼續。”

    劉正站起身來,看向一池荷花:“衣食住行,雖是人生存於世之根本,人食五穀,不比神仙之流,故此人力自有窮盡之時。然欲將有窮盡之人力,發掘至極限之處,又非金銀財帛等俗物所能辦到。人非草木,更非行屍走肉,有所思,有所求,有所夢。在下以為,為此所思、所求、所夢之事,人所能窮極之力,則更為強大。”

    “故此,凡善戰之人,知兵之將,功過賞罰,不過基礎而已。唯有將大軍之中,人人之所思、所求、所夢,擰成一處,善加導引,方可成就無敵鐵軍,可破一切虛妄。”

    他說得有些慷慨激昂,心緒難耐,可一旁的諸葛亮,卻以羽扇掩口,作抿笑之狀。

    “怎麽?諸葛兄對此,莫非不以為然?”劉正有些不悅起來。

    “非也非也,劉兄誤會了。”諸葛亮忙解釋道:“亮隻是心中歡喜,一時難以自製罷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