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培育係統

第九百零二章 暗流潛行(2/4)

    他這番話,語氣十分平和,語速也是極為緩慢,可是聽在劉赫與錢理耳中,卻充滿了咄咄逼人之勢。

    不過錢理也並無畏懼,他上前一步,道:“王司徒之言,並非無理。然而司徒方才也了,大戶所占田畝之中,多有朝廷封賞之地。比如足下的太原王氏,當年擁立陛下有功,受封祁縣、晉陽二城,共計水田一千四百餘畝。雲海郡初建時,太原王氏捐獻仆役二百人,以充勞工,受封雲海郡東側水、旱田各二百畝。還有之後令郎王蓋,令侄王晨,晉升一郡太守之時,也得陛下欽賜良田各三百畝,以示嘉獎。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故此,爾等大族富戶,能有今日之昌盛繁榮,所仰仗者,乃浩蕩威也。陛下英明睿智,朝廷賞罰分明,方有如此盛世。”

    “何況在陛下治國之後,技藝革新,勞作所用器械,亦是日新而月異,而尋常百姓,尚需自己製作或購買慈新器械,而但凡族內有人在朝中為官者,在軍中曾立功者,便可依照官職高低,功勞大,得賜諸多器具。據下官所知,單單太原王氏在晉陽城東的六百餘畝水田,去年收成,較於五年前,便增收七成有餘,此豈非子之福蔭乎?莫非司徒對此,另有高見?”

    王允麵色微一變,他萬沒想到錢理會把話題引到這上麵了,他哪裏敢否認?

    “這……這自然是有賴陛下洪福,下臣民,對此都感恩有加。”

    “這就是了。”錢理道:“可是尋常百姓那區區幾畝,或數十畝薄田,並無半分是子所賜,俱為自己親曆耕作,辛勞開墾所得。所需耕牛、器械,須以錢糧購買,或以勞役充抵,與諸多大族,豈能相提並論?”

    “大族沐浴皇恩,足有數倍,乃至數十倍於百姓,如今要多繳賦稅,卻斤斤計較,耿耿於懷,這豈是報國之道,何來忠孝之節?何況,以如今田畝所產而論,一戶大族之中,若有五百畝水田,扣去所需繳納田賦之後,尚可得粟米約兩千三四百石,蔬菜不下千石,足以養活一家百口而有餘,若有人在朝為官,還有俸祿,以一個縣令而論,年俸便有六百石,另有布匹若幹,何以還不知足?”

    聽著錢理的話,王允初時麵色有些不自然起來,不過很快便恢複如常。

    “司隸校尉心思縝密,所慮之遠之深,令老夫佩服萬分。”

    就在眾人以為他也要認輸之時,王允卻是語氣一轉:“然而,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士為萬民之首,輔助子牧民,非農夫、商賈之流可比。因此,曆朝曆代,對士人皆多有寬仁之策,盛世之時,尤其如此。如此便可鼓勵朝中官員,地方士紳,為國家行執法之事,代子傳教化之功,方有四海安寧,下臣服。”

    “正因如此,數百年來,朝廷皆有明規,士族所開新田,三年內免稅,五年內半之。本朝自光武開國之後,重士之舉,更是極多。士族大戶,將田地租於貧民,即可穩定地方,又能為百姓謀生路,一舉多得,因此所租出之田畝,隻收四到六成不等之賦稅,既示之以嘉獎,更為減輕佃戶負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