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培育係統

第九百零一章 賦稅之爭(2/4)

    “這……老臣絕無此意,隻是……”

    “既然愛卿也讚同國庫應當增加收入,那為何又不支持增稅?莫非太常另有良策,可令國庫豐盈,歲入倍增?若是如此,朕洗耳恭聽。”

    “這……這……老臣……老臣沒有辦法……”王謙有些尷尬了起來。

    劉赫這時,才把臉色拉了下來:“愛卿又讚同整頓軍備,卻又不讚同增稅,怎麽?莫非是覺得這賦稅改製,會讓你王家那八千六百多畝地,一年多交許多田賦,故此心疼了?”

    他這兩句話的語氣,越越冷,聽到最後,王謙心中大怖,雙腿一軟,直接跪了下來。

    “老臣……老臣豈敢以私廢公?老臣絕無此意,絕無此意啊……”

    劉赫冷笑一聲:“有沒有此意,朕自會查明,還有何話要?若是沒有了,那還不退下?”

    王謙被這一聲喝斥,嚇得身軀一震,顫抖著站起身來,躬身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百官麵麵相覷,每個饒眼神和臉色,都各有不同。有的看著王謙,麵帶嘲諷,有的則是同情,有的偷偷瞄了劉赫一眼,多有敬畏之色,而更多的則是複雜、莫名,不一而足。

    劉赫掃視了一圈,見沒有第二個人站出來反對改製,便開口道:“既……”

    他這個“既”字都剛剛到嘴邊,還沒完全出口,又一個人站了出來。

    “陛下,老臣也有本要奏。”

    劉赫看了過去,此人容貌剛毅,一臉虯髯,看起來多有幾分威武雄壯之意,不過身形卻有些瘦弱,而且頭戴進賢冠,顯然是個文官,正是新任太仆崔琰。

    這崔琰乃是冀州名士,在士林之中的威望,甚至隱隱還在司空崔烈所在的博陵崔氏之上。劉赫剿滅袁紹之後,將其收入麾下,出任並州別駕,在當初大司農馮芳之事後,又將其調回中樞,擔任九卿之一的太仆。

    崔琰為人清高,乃是飽學之士,張口閉口,都是聖人之道,性格也是十分清冷,不喜與人來往,在朝中從不拉幫結派,更不溜須拍馬,雖是士族出身,卻是孤臣一個,這也是劉赫重用和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劉赫看著居然是他站了出來,心中有些詫異:“怎麽,莫非太仆也反對賦稅改製?”

    崔琰微微搖頭:“臣對陛下方才所言,完全讚同。如今下離析,四方不寧,有逆賊造亂於內,胡虜侵害於外,整兵修武,事關下一統,社稷安寧,已是迫在眉睫,不可不辦。而整兵需要大筆錢糧,如今朝廷供養七十餘萬大軍,而陛下仁慈,每每有災禍之時,都撥出數倍於先朝時的錢糧,用以賑災、重建,因此國庫雖不至空虛,卻也難以支撐整兵多需。”

    “何況陛下登基之後,屢次降低賦稅,藏富於民,如今國家需要,下臣民,自當效命,豈有隻顧私利,而不顧國家大事之理?”

    劉赫對他這個回答,倒是有些出乎意料:“愛卿深明大義,不愧是國之棟梁,下名士。”

    劉赫剛剛誇完,這崔琰馬上就話鋒一轉:“然而,臣以為,下事,不患貧而患不均。陛下為百姓、商賈、工匠減稅,唯獨對士族豪門,地方大戶增稅。恕微臣直言,此舉大為不妥。”

    劉赫眉頭有些皺了起來:“如何不妥?”

    崔琰道:“國,非士族一家之國;社稷,亦非士族一家之社稷。陛下得上庇佑,繼承大統,乃是大漢萬民之表率,豈能厚此薄彼?如今既然國家有難,何以隻向士族大戶增稅,而對農工商者,不增反減,如此行事,恐會致使人心不穩,於國無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