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培育係統

第八百零八章 奇異巧合(1/2)

    轉眼之間,近十日過去了。

    劉赫對大猛殺死馮欒一案,一直強壓著不放,隻準許廷尉將其羈押在牢獄之中,即不準用刑,也不準審訊,還有一間自己的單間,一日三餐都如往常一樣,或是蔡文姬送來,或是蔡邕派人送來,或是宮中的禦膳送進來給他食用,甚至於劉赫與張妤,還親自前往牢中探望了兩次。

    這大猛雖然不知道這牢獄是個什麽地方,不過讓他離開了自己媳婦和兒子,自然是十分不甘願,十幾個獄卒都摁他不住,還是劉赫去了獄中,好一番哄,才讓他暫時安份了下來。

    這段時間內,眾臣多次朝會,竟然十分意外的沒有再提起此事,他們不提,劉赫自然也懶得提了。

    他原本是準備為自己舉辦三十歲壽辰,借此大赦下。如今被王允得大猛罪在不赦,那辦這壽辰也便沒有了心思,荀彧、荀攸、崔鈞等人,雖然這幾日也多有提出辯駁之法,卻都有所疏漏之處,劉赫自然不甚滿意。

    不過好在馮芳等人對此也並沒有催促,劉赫也就順其自然,反正隻要自己不明令赦免大猛,不授人以柄,諒那些大臣世家,也不敢做半點與朝廷為難的動作。

    這日,劉赫正在批閱奏章時,忽然想到了什麽,抬頭看向了荀彧。

    “文若,今年各地舉孝廉、舉茂才之名單,該陸續送來了吧?”

    這個時期,沒有科舉製度,一個人要出仕為官,靠的是察舉製,舉孝廉考察的是品德,舉茂才考察的是學識,隻有通過兩項察舉的其中之一,才能被舉薦出仕,從吏開始,逐漸踏入仕途。

    劉赫登基以後,也想過對此改革,采用科舉製,但是無奈知識普及程度太低,絕大多數尋常百姓,識字不過幾十個,數百個而已,辦了科舉製也是無用。

    因此,最後劉赫還是選擇,隻對察舉製的調查、舉薦流程進行嚴格化,而沒有直接將整個製度加以變換。

    往年都是年初開始,各地挑選品德才學優異之士,隨後進行考察,確定名單後,上報州府,再由州府進行審核考校,一直到年底,各地方才陸續將最終的名單呈報上來,依照往年慣例,從十月初開始,司隸地區的察舉名單,便會呈送到朝廷,隨後便是涼州、並州等地,一直到年關之前,才能全部察舉完畢,隨後第二年開春,朝廷將這些人分別委任。

    自劉赫登基以來,朝廷中樞也好,地方郡縣也罷,官員太過缺乏,與此同時,還不斷有官員因年老體衰而離任,還有因為戰事原因,有些地方官員被敵軍、賊寇斬殺。

    另外,劉赫所轄地盤也日漸增多,而攻略下來的新州郡的官員,多數是原諸侯所委任,自然不會對朝廷有多少忠心,所以往往要替換掉大多數。

    因此,劉赫麾下的官員空缺,不但沒有被填補,反而越來越大,如今幽州、兗州,以及冀州原本劃歸公孫瓚治理的數十縣,也都要重新委派官員,這可實在給劉赫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有鑒於此,劉赫對每年察舉上來的名單,都尤為重視,總是盼著人才能多一些,好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荀彧站起身來,拱手而立:“回稟陛下,截至今日,臣尚未收到任何一地呈送而來之察舉名單。”

    “嗯?怎得今年各地如此懈怠?旁的地方倒也罷了,道準他們俱在京畿之地任職,他們所轄之處,何以也沒有名單送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