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商途

第325章城中村的夜市(1/2)

    在二十世紀最後十年,整個國家完全進入市場經濟時代,緊鄰城市的村民低價甚至無償取得土地使用權,並迅速從自建、租建中獲利。

    東寧縣城的東楊村幾乎所有房子都是當地農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修建起來的自建房,都在三層以上,並且形成一個獨立的私人院落。

    隨著東寧縣城漸漸擴大,東楊村便成為了城中村。

    東楊村的夜市很有名。

    一個地方熱鬧,一定是人多。

    東楊村人也多,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老市民。一類是工廠裏的退休職工。

    有人告訴過厲元朗,哪個地方老人多,看看流浪貓狗的數量便清楚了。

    潘柔打算寫一篇文章,需要素材,而厲元朗則打算深入考察東楊村。

    這一天傍晚,兩個人便來到東楊村。

    下午五點多,擺地攤的人提前開始占地方。

    厲元朗看到了占攤的方式:兩塊磚頭,把個邊,或者丟一根棍,實在不行,地上繃根繩子,約定俗成這個地方便是他的,誰都別想占。

    要是再占,雙方要麽動嘴吵架、要麽動手打架,畢竟這是搶飯碗的事——好多人的收入,就靠晚上這一場擺攤。

    到了六點,夜幕拉開,攤子一一擺起。

    東楊村丁字路中間,往北走,左邊,以小雜貨為主,碗筷碟盤、笤帚拖把、菜刀案板,衛生紙馬桶刷擀麵杖切菜刀,大到鋁盆垃圾桶,小到牙簽剜耳子,應有盡有,全部擺在人行道邊上。

    逛夜市的人路過,如有需要,指一指,問個價,再問能不能便宜?貨比三家,最後沒法比了,便蹲下來,翻來撿去,挑一個自以為最好的。

    有些攤主不耐煩,撓著油膩不堪的頭發說道:“我說,都一樣的貨,你再挑,都把貨翻亂了。”

    翻找的人才會住手,開始為五毛錢討價還價。

    右邊,主要是買衣服的攤位,以女人和小孩子衣服為主,從短袖裙子到褲衩絲襪、從毛衣打底到胸罩外搭、從運動鞋到皮鞋涼鞋馬丁靴,當然還有低廉的化妝品、裝飾品,從耳環口紅香水到指甲油粉底液。

    剛跳完廣場舞的大媽、在附近打工下班的年輕女孩、在附近從事最低檔特殊服務的女人,或三五成群、或互挽胳膊、或獨自一人,在掛滿衣服的攤子中出出進進,看款式問價錢,搭在身上比劃,讓別人參謀,就算覺得滿意,還是要壓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