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閨秘錄:廠公太撩人

第九百一十六章 離開(1/2)

    “你想前去江南道?”永昭帝奇怪道,心中不解。

    

    汪印去歲春才從雁西道回來,如今重新執掌緹事廠還不足三個月,因何事要前去江南道?

    

    汪印恭敬回道:“回皇上,沒錯,臣想攜妻遊曆江南道。江南道物華豐饒、文道興盛,明年又是科舉之期,臣此行順便為皇上尋能訪賢,請皇上允許。”

    

    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這是文人士子的一貫做法,如今國朝承平,這些人紛紛出仕,歸隱離朝那些做法已不興了。

    

    然而,“聖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總有一些人,是選擇與別不同的方式。

    

    這些人才學過人、品行高潔,深得鄉裏同儕的敬佩,在一地乃至國朝都深享盛譽,但這些人沒有出仕為官,也沒有歸隱深山,而是興辦書院、教化弟子、著書立說。

    

    這些人雖則沒有為官,但他們所教導的一批批子弟都陸續出仕,所謂天地君親師,實際上他們對國朝的影響在日益增大。

    

    江南道因文道興盛,故而這樣的人最多,當地是書院林立,大儒眾多。

    

    朝廷有見於此,曾下過征辟令,可是這些大儒卻拒而不受,朝廷也無可奈何。

    

    永昭帝一直想這些大儒能夠出仕為官,這不僅是考慮到這些書院、大儒的影響,更考慮到天家的尊嚴。

    

    如今大安承平,隔壁大雍孱弱,能彰顯帝王仁德的,也唯有這些受人敬仰的大儒出仕了。

    

    隻是,這些大儒既不受征辟,永昭帝也不能用什麽手段來強迫他們。

    

    這樣的情況,哪怕汪印不在京兆,也知之甚詳,對帝王之心,更是體察甚深。

    

    他相信這個理由,必定能戳中皇上的心。

    

    果然,聽到汪印的說辭後,永昭帝眼中飛快地閃過一絲喜意,麵上卻不顯,隻說道:“此事,朕考慮考慮,如今緹事廠可離不開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