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閨秘錄:廠公太撩人

第三百零七章 風言影響(1/3)

    第07章風言影響

    

    隨著汪印背後推動這一風言甚囂塵上,國子監流血衝突越傳越烈了。

    

    文武百官惋惜那逝去的年輕生命,暗歎國朝損失了人才,同時也對汪印心懷揣測,卻不敢聲言。

    

    如果這次流血衝突真是汪印手筆,那麽汪印為人多麽狠辣,行事多麽無憚?勢力有多麽重?

    

    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此事就相當簡單了:世家子弟和寒門士子之間的不和又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麽會突然鬧出了人命呢?背後必定有人在推動啊,而有本事、有膽子這麽做的人,隻能是緹事廠汪督主了。

    

    百姓不可愚,然而在鋪天蓋地的傳言麵前,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了辨別是非的耐心,更何況世家聯合了起來,引導了百姓的風向呢?

    

    就連一些寒門官員都被遮蔽了,直接就在宣政殿上出列陳言,直指汪印弄權持勢、行禍國殃民之事,請皇上細察,若此。

    

    這其中,便有監察禦史溫善同。

    

    溫善同出身寒微,為人嚴苛無私,此前一直外放山東道,察百官之行矩,三個月前才調回京兆。

    

    這個人,怎麽說呢,正因為嚴苛無私,所以為人很死腦筋,認定了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在這一事上,不知道是他自己調查了確定,還是聽信了種種傳言,他就認定了此事與汪印有關!

    

    寒門之中要出一個像傅星燦這樣的人多難啊,卻因為汪印與世家之間的權爭,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死了,一同死去的,還有另外的寒門士子。

    

    溫善同為這些人的死心痛惋惜,對世家肇惡無法容忍,對背後挑事的汪印卻更為痛恨。

    

    加之有些站向不明的人,在他身邊說了些語焉不詳的話語,才有了他在宣政殿的奏言。

    

    隨後,高高端坐的永昭帝,隻是喜怒莫辨地說了一句“朕知道了”,便下令退朝了。

    

    和以往的朝會一樣,隻要事涉汪督主,宣政殿都會陷入詭異的沉默當中,朝官們心思蜂擁卻都噤聲畏懼。

    

    台院侍禦史章華錄的下場,朝官們實在印象深刻。

    

    這一次彈劾汪印的,還是禦史台的官員,察院的監察禦史,溫善同最後會怎樣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