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鴻途

第1059章發展艱難的味精廠(1/2)

    按照培訓時的要求,負責招生的工作人員的說法是:“隻是出資方不一樣,公辦大學是國家出資,民辦大學是知名大公司出資,但在學生培養上沒有任何區別。”

    這倒是真話,從民辦三本院校畢業,拿的也是教育部認可、學信網可查,可考研、可考公務員、可考事業單位的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

    其實,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真正的區別在於學費。

    前者需要交納的學費是後者的三倍不止。公辦本科院校一年學費4000元左右,而民辦本科院校一年學費至少幾萬元。

    張東峰接到這些情況匯報後,思考如何來糾正這些亂象,還教育一個清淨。

    不過他還沒有想到如何來解決東寧財經學院的事情,副市長滕興慶帶著一位中年婦女來找他反映東寧市知名國企——東寧味精廠的問題。

    三十多年前,在整個明東省、甚至鄰近幾個省份知名的“東寧”牌味精,它打出的廣告語“東寧味精 味道無可替代”曾一度家喻戶曉。

    張東峰對於“東寧”牌味精也是記憶猶新,主要是母親總是喜歡用東寧牌味精進行調味。

    十多年前,東寧市味精廠的產量已經達到“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規模。

    當時的總經理還受邀進京,作為百名勞模之一參加了國慶觀禮,可謂風光無限。

    這名中年婦女名叫徐玉瑾,是滕興慶的一個遠房親戚,否則一個普通市民或普通職工,根本見不到東寧市副市長。

    徐玉瑾在東寧市味精廠工作了二十多年。

    她曾是東寧市味精廠“發酵部門”的一名普通發酵工,常年在發酵罐旁站著測試罐裏的PH值。

    味精的製作方法采用微生物發酵法由糧食(主要是玉米)製成,穀氨酸在發酵罐裏發酵需要控製溫度、PH值、菌齡及接種量、通風等諸多條件。

    其中監測發酵罐裏的PH值也是製作過程中的重點。

    徐玉瑾每天上班的全部內容就是站在發酵罐旁用試紙檢測PH值,如果出現異常,就需要趕緊打開閥門,往發酵罐裏添加東西進行調節。

    這項工作黑白兩班倒,全年無休。

    從前年開始,東寧市味精廠宣布裁員,徐玉瑾下崗回家,每月隻領幾百元的生活補助。

    剛離開工廠時,徐玉瑾一時還不能接受這種情形,她時常喃喃自語:“東寧市味精廠最輝煌的時候,曾經年產6萬噸,銷量全世界第二,怎麽會淪落到減產裁員的地步?”

    二十年前,聽鄰居家在東寧市味精廠做工人的親戚說,工廠的人事部要在社會上招收工人,大致有上千個招工指標。

    在當時,買一個這樣的指標要五萬多元,後來徐玉瑾才知道,這五萬元其實是東寧市味精廠進行擴產的資金。

    東寧市味道廠的領導覺得反正要增加工人,那就順便進行集資。

    要知道,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進國企當工人。

    五萬元,對於當時的徐玉瑾一家來說,簡直是天價。

    可是進入東寧市味精廠,就相當於是有了鐵飯碗的“工人”,全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指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