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鴻途

第162章階層分化(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由於東明公司的業務關係,張東峰關注過一些樓盤信息,比如說在賣的豪宅,紛紛開始講圈層的故事,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某個樓盤,廣告語居然這樣寫道:媽媽,為什麽我們不住****?

    小孩子不知道房子好不好,但他知道小夥伴們住在哪裏。

    在短缺時代,人們買房子講求實用,能多使用個三、五平方米,就是極大的競爭力。

    到了今天,決定房子品質的不再僅僅是硬指標,還包括附加在上麵的軟實力,比如物業服務的品質、業主圈層的質量等等。

    也許以後我們逐漸會看到,小區裏掛出的橫幅不僅有恭喜某某考上名校,還包括恭喜某某業主公司成功上市,某某業主科研成果獲獎,或者某某業主新書發布等等。

    鄰居的成功,間接證明了業主自己的成功!

    以前,是開發商給樓盤打廣告。以後,會有業主湊錢給小區打廣告。比如省城的業主已經湊錢給小區改造外立麵了。越是高端的小區,業主越舍得為小區做投入。

    另外,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還是很大的。

    比如江東縣經濟發達、財力豐厚,可以明確發放由於物價上漲而引發的物價補貼,有些地方卻要考慮如何保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和基本福利的按時發放。

    另外,地區的差距不僅僅是經濟發展水平,更在於思想觀念、文明程度,甚至包括風險指數。

    有些地方房子白菜價通過新聞報道爆出來之後,大家都在探討某些中小城市空心化的問題。

    其實上,張東峰認為空心化這個詞說得還是輕了,實則是這些城市正在坍塌。

    這些地方從人口到經濟,再到秩序的全麵坍塌。

    人口的坍塌很好理解,年輕人跑出去就不回來了,本地就剩下些老弱病殘幼,出生率無疑也是要斷崖式下跌。

    人口流出加上出生斷崖,人口坍塌無可避免。

    人口坍塌必然導致經濟坍塌。小地方本來沒啥產業,全靠人口堆起來的消費,吃吃烤串唱唱卡拉OK,再搞搞婚喪嫁娶,就算是拉動內需了。年輕人跑了之後,消費的主力沒有了,經濟自然一蹶不振。

    前幾年,這些地方的救命稻草還有房地產,某幾個房產公司來到這些小城市,收割了最後一波拆遷紅利。

    立竿見影的土地財政,供養了這些小城市的公務員體係,也給新農村建設、城市形象提示提供了資金。

    隻是好景不長,在耗盡了本地購買力之後,特別是拆遷熄火之後,這些小地方的房地產立馬就現了原形——房子賣不掉、土地賣不掉,財政的苦日子就來了。

    最顯眼的就是各個地方的半拉子工程,既包括停工的基礎設施,也包括不少爛尾樓。

    不過,不顯眼的往往影響更大,比如公務員減薪和清退聘用人員。

    說到公務員減薪,總有人幸災樂禍,說公務員收入很高,減一點不會傷筋動骨。其實上,在這些小城市,基層公務員的收入是很微薄的,如果減薪沒處理好,消極怠工、不作為甚至亂作為,都可能發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