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不生病

健脾補胃藥膳薈萃(1/2)

    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包括運化水穀和水濕,脾主統血,有裹血、生血、攝血之義。脾病是由於運化失職,或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脾虛為失統血之能,則出現上為吐血、下為便血等症。中醫指的脾不同於西醫單純指的脾髒。中醫指的脾範圍要大。常用的健脾補胃類藥膳方小輯如下。

    1.脂酒紅棗

    紅棗250克,羊脂25克,糯米酒250克。

    將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煮軟後,倒去水,加入羊脂、糯米酒(或黃酒),煮一沸後晾涼。將紅棗和酒液倒入玻璃瓶內,密閉儲存7天即成。

    每次食用紅棗3~5枚,每天2次。

    補虛健脾。適用於久病體虛、消渴、脾虛氣弱等症。

    2.豬肚白術粥

    豬肚1個,白術60克,檳榔1枚,煨薑45克,粳米50克。

    先將豬肚洗淨,去油脂,再將檳榔、煨薑研為粗末,納入豬肚中縫口,加水煮熟,取汁入粳米及調味佐料(茴香、胡椒粉、蔥、鹽等)煮粥。

    早、晚溫熱服食,亦可做正餐輔食。

    健脾補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脘腹虛脹,嘔吐酸水、便溏泄瀉、四肢煩熱、肢軟無力、胃潰瘍等症。

    3.八仙糕

    入參20克,蓮子肉20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山藥20克,粳米粉700克,芡實20克,糯米粉300克,蜂蜜100克,白糖120克。

    ①將原料中前六味原料研成細粉,與糯米粉、粳米粉和勻。

    ②蜂蜜、白糖用水熬化,倒入米粉中,攪拌均勻。

    ③置籠上蒸熟,切成糕條,火上烘幹,取下,待涼,瓷器收儲。

    每日清晨食數條。

    健脾益腎,不老延年。

    4.參芪燒肚片

    熟豬肚250克,黃芪10克,黨參10克,水發木耳、水發筍片各50克,去皮荸薺2個,雞蛋1個,澱粉、蔥、薑、食鹽、醬油、味精各適量,清湯200克。

    把黨參和黃芪用水煎煮,濃縮至15毫升,濾掉藥渣。豬肚切片,雞蛋、澱粉、醬油調成糊,將肚片放入漿中,木耳改刀,將筍、荸薺切成片。起油鍋,放油500克,燒至六成熱時,把漿好的肚片炸至金黃色撈出。鍋內留少許底油,將配菜下鍋,兌入清湯燒開,下肚片和蔥、薑,加入醬油、鹽、味精,在火上收汁。待汁濃時,再倒入參芪濃縮汁,勾芡即成。

    佐餐服食。

    補脾益胃。適用於頭暈乏力、少氣懶言、四肢困倦、口淡無味、食少腹脹等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