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記

後記(1/2)

    動念頭寫這本書,大抵是一八年春節後的事,那時候難得有暇,有了個忙裏偷閑的機緣,要去浙北的湖州工作一年。離京一去,日常瑣事頓時就少了,所謂浮生難得半日閑,我竟有了一年之閑,靜極思動,便起了念頭要寫點什麽。去時正好是陽春天,湖州有一處小蓮莊,風光最好,這裏是百餘年前本地富商的寓園,一邊連著鷓鴣溪,一邊對望著江南四大藏書樓之一的嘉業堂。閑來無事便愛去小蓮莊轉轉,到了初夏,芰荷連岸、樓台玲瓏、卷棚軒廊、湖石疊峰,別有一番江南水鄉的意趣。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待得久了,人也沾染了些舊時氣,一時倒覺得千裏之外的繁華北京城離得太遠了。

    小說裏的程頤清雖然出生在江南,但小說裏行進的故事卻大多發生在一百年前的北京城。從南向北,人文不同,情境一概有別。如今的北京,雖然熱鬧繁華,但許多建築還是老的,可風情風貌卻與舊時很有不同。如今的看官,若想尋一兩處百年前舊北京的影子,除了些許圍起來的建築園林,真正生動的恐怕也隻有些破舊車站,老故房子了。

    十年前在北大讀書的時候,肖師曾開了門課,叫作《北京風物與傳統文化》,因要做助教的緣故,我也趁那時把愛好能當成了主業,讀了許多舊時京裏的風物記。無論是明代的《帝京景物略》,還是後來唐魯孫、梁實秋、陳鴻年先生回憶老北京風貌的筆記,裏麵不僅寫情觀景,亦記述了舊時北京的民習、風俗與掌故。

    我常常向往那時的北京,用陳鴻年先生的話說,“最好的時候,大家似都沒看見”。那什麽時候才能看見呢,大抵要到真正離開了一個地方,曆盡顛沛流離、悲歡離合,末了都凝在筆尖的一份思鄉深情,所謂“近鄉情可怯”的時候,大抵便到了最好的時候。於是你看看這故紙堆裏翻開的滿篇,作者雖故去,可書卻因此而“活”了起來。

    但我絕不希望真要等離開了以後,才念起這番好來。晏殊說的好,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眼前人固然要“憐取”,眼前情、眼情景,何處不可憐?如果能因這本小說,勾起些看官對老北京風物的興趣,那實在是善莫大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