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我的完人朋友(1/2)

    寫吳思有點兒困難,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找到他的毛病,橫看成嶺側成峰,怎麽看都那麽完美,完美的人不是不能寫,而是寫者自己覺得自慚形穢,難受。無怪乎作為老同誌寶貝的《炎黃春秋》,選來選去,選他做了接班人,馬上就是法人代表了,我看他一臉惶恐,知道這擔子的分量,日後的麻煩,可是他還是接了。

    吳思是我見過的最聰明也最冷靜的人,1978年上大學的時候,如果學的經濟,那麽今天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肯定有他一個。沒辦法,當年文學曆史才是顯學,擠不進來的,才選經濟和法律,所以,吳思是人民大學中文係畢業,畢業之後,做了報人。那點兒骨子裏帶來的經濟之才,隻好偶爾在炒股上一試身手,據說人家屢戰屢勝,無論股市牛還是熊,總是勝多負少。一個著名書商跟我說,吳思有本炒股筆記,如果能出版,肯定賣瘋了,可惜,無論如何誘惑,人家都不肯出,顯然,吳思不想借這個出名。據說,吳思炒股,在家裏被女兒批判過,說是發不義之財。

    作為職業報人的他,報告文學寫得好,也是挖新聞的能手,在業內業外很有名氣。但是,真正讓吳思出了大名的,卻不是報告文學,而是曆史著作。試問,當今的中國,三百六十行,哪行的人士不知道“潛規則”呢?這個吳思發明的概念,跟古漢語似的,既是名詞,也是動詞,說哪裏存在潛規則可以,說今天某某被潛規則了,也可以,能否變成形容詞,估計可以一試。這個詞,讓某些官家的人很不高興,因為自家那點兒把戲,都給吳思說破了。接下來的名詞概念、血酬定律、官家主義,發明一個,火一個。做《讀庫》的老六,幹脆稱吳思是修辭學家,嚴格說,應該是流行名詞創造的修詞學家。

    吳思的大學同學,也是一個極度不務正業的家夥李亞平說,他和吳思的大學生涯,感覺沒學什麽東西,也許是屬野狗的,非自己找食吃才舒服。因此,兩位都酷愛曆史,正史野史不挑不揀,剜到籃子裏就是菜,愛到比曆史專業的人,吃得還多。但吳思的曆史著作,寫出來卻有經濟學,尤其是製度主義經濟學的味道。我沒查過吳思的閱讀記錄,但從結果來看,製度主義經濟學的理論,他十有八九看過,無論科斯還是諾斯,都有涉獵。但是,他不是不喜歡,就是沒有掉書袋的本事,因此,這些理論的形式,在他的書中找不到,但是交易、成本的精氣神,卻無處不在,書越寫,這個味道就越是濃,連推理、計算,都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