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放養、圈養,孩子教育的困境(1/2)

    我感覺,現在父母和孩子關係最緊張,也最畸形的,要數當今80後、90後和他們的父母,後麵的,相對要好一點兒。80後和90後的父母,現在差不多四五十歲,大多屬於小時候沒什麽人管,自己受的教育又不完整,一生中壞事攤得多、好事趕不上的一代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們這代人,兄弟姐妹比較多,父母忙於工作,忙於革命或者被革命,基本上對孩子都是大撒手。我母親是個售貨員,家裏家外忙極了,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懷有充分的自信,每學期連成績都不問。父親是小職員,做農場的計劃員,一輩子跟數字打交道,也是整天忙得不著家,偶爾見他一麵,總想著教我珠算,因為他的算盤打得好,遠近聞名,可是恰恰我最煩數字,死活不肯學,也就罷了。於是跟著小夥伴一起“放羊”,“文化大革命”前是群羊,“文化大革命”中父母因父親的曆史問題被揪出來,我則變成了孤羊。

    到了自己成家立業,也有了孩子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放羊放出來的人,對於怎樣教育孩子,其實是沒有知識的,豈止知識,連感覺都沒有。我們這代人趕上了獨生子女的好政策,一對夫妻一個孩子,沒有資格像我們父母那樣瀟灑,加上多數人受教育不完全,人生有諸多缺憾,因此,總想在自己孩子身上找補回來。那個時候,有句特別流行的口號:把“四人幫”耽誤的十年找回來!我們這代人,“在自己身上把耽誤的時間找回來”的勁頭固然有,但絕沒有比“自己耽誤的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回來”的勁頭大。因此,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就成了大人的集體行為,就跟集體打雞血、集體喝紅茶菌、集體練氣功一樣,大人們集體讓孩子學鋼琴、學畫畫、學英語、學奧數……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家孩子是神童,隻要把該學的都學了,把家長自己不會但特羨慕別人會的玩意兒都學了,孩子怎麽著也成才了。比較下功夫的,簡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連工作都辭了,房子家產都賣了,兩個人一起跟孩子泡上了,死命督戰,不成功,則成仁。還別說,就這樣鑽牛角尖的,還真有極個別的鑽通的,比如郎朗和他的父親。這樣的人,成了所有奮鬥者家長的榜樣,好像朱元璋這個放牛娃做了皇帝,所有放牛娃都可以做皇帝似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