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激情燃燒的禁令(1/2)

    飲食男女,聖人不免。三十年來飲食的變化,人們已經說得太多了,現在隻好說點兒男女。所謂的男女,不是指男人和女人,而是說男女之間那點兒從靈到肉的事兒。眾所周知,改革前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整個社會風氣,很有那麽點兒禁欲味道的,無論大人孩子,懂還是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一提到男女,大家一致憤憤,裝也要裝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來。我所在的黑龍江墾區,在“文化大革命”前,風氣好像一直不那麽嚴謹,男女之事,出事沒出事,大家都睜眼閉眼,傳統上的拉幫套現象,就是一個女人,在丈夫之外再尋一個副夫,明的暗的,沒有人說三道四,自家的老公,也不在意。但是,革命一來,局麵大變。紅衛兵造反的事,傳到我們那裏,已經很晚了,“北京聯動”這樣的老紅衛兵,已經開始沒落,但是我們那裏還很有光彩,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麽老兵新兵,反正所有人,隻要出身還不錯,都想當紅衛兵。於是一些擁有幫套的青年和中年女性,紛紛把相好的給甩了,胳膊上戴上紅袖標,昂首挺胸上街革命去也。

    革命屬於激情,總有退潮的時候,革命一退潮,男女就趁虛而入。最早開禁的,是老職工和知青,老職工動口,給我們講段子,知青動手,談戀愛過性生活,這在1975年、1976年,已經司空見慣,連一向嚴謹的農場(那時叫兵團)連隊的指導員、副指導員都懶得管了。1977年、1978年解禁一批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五朵金花》場場爆滿,據說演了上千萬場次,僅僅是因為那裏有點兒可憐的戀愛場麵。劉心武小說《班主任》,裏麵有對談戀愛的男女主人公,每天廣播,每天年輕人到點兒收聽,風雨不誤。話劇《於無聲處》,全國上下都在演。如果裏麵光是反“四人幫”,沒有愛情,估計沒那麽招人愛。

    不過,這些文學和電影開禁之後,當時我在農場看到的情景,好像愛情不多,肉欲要多一點兒。同時,家庭糾紛猛增,多半圍繞著男女之事。在上大學之前,我的獸醫室就在連部對麵,每天都有人到指導員那裏告狀,聽人吵架,告到農場場部的,也不在少數,但對象往往變成了連長指導員自己。

    黑龍江農場,不足為訓,其實剛開放那會兒,中國社會整體上還比較正經,“嚴打”一來,一些談戀愛談得比較花,或者越軌比較嚴重的人,往往成了“嚴打”的對象。一個很有名的電影明星,也因此進了監獄。記得剛剛開始跳交誼舞的時候,所有人都是又想,又怕,又想學,又怕人說。很多女孩子穿裙子,往往不是為了穿,而是偶爾在沒人的地方穿一下,自家照照鏡子過過幹癮,有條件的,照張相,然後就脫下來,壓箱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