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造假派大師的名利場

假貨漫地,假煙、假酒、假奶粉、假車票……還有假文憑,大概凡是能買到的商品,有價值的證件、牌照,都有人造假。買假的人,有被人蒙的,也有買來為了蒙人的。人也有假的,所謂的假,是身份的假,假冒,假充,以次充好,冒名頂替。曾經有人冒充孫中山,前一陣兒還有人冒充李烈鈞出來騙錢,這樣的假冒,膽子雖然大,但多少還是有點兒知識含量的,至少得知道點兒曆史。最沒有文化的假冒,是偽裝高幹子弟或者領導秘書(熟人),但卻長盛不衰,到現在也沒看出有偃旗息鼓的意思。 當然,這樣的假冒,都是市井之輩的買賣,一旦敗露就要坐牢的,所以,文化界和學界中人,非到萬不得已,不做這樣有風險的事,他們造大師。 大師是文化界頂尖的人物,不是像經常含淚的某名流說的那樣,大師是比老師低一層次的稱謂,老師算個甚?貴州山區的小學老師,一天掙一斤苞穀,還有拖欠的。在北京文藝圈裏,初來乍到的年輕人,逮誰管誰叫老師,連拉幕的大爺都不落下。一說大師,文學界一般是魯、郭、茅、巴,電影界則趙丹、金山,京劇則四大名旦,南麒北馬,學界則陳寅恪、王國維、錢穆、陳垣。高山仰止,高不可攀。 可惜,這些人都沒了,後麵的人不甘寂寞,要造些大師出來。造大師的方式有三,一是自造,二是他造,三是自造和他造結合,聯合產生。當今之世,自造者最眾,小有成就,出過幾本書,露過幾回臉,混個小半熟,就自我膨脹,到處吹自家是大師,全不顧聽的人受得了受不了。一位海外學者跟我講,對這樣的人,應該同情,因為人家有病。沒錯,有病,所以這種自造的大師,一般都出廠滯銷,沒人認賬,因此最多隻能算大師的小半成品。他造者,多半是本人並不如此熱衷名利,但是周圍人卻死活要將之推出去賣掉,大家起哄造聲勢,最後逼得本人不認也得認。這樣造的大師,能出廠,也能賣掉,唯一遺憾的是原材料不好找,因為這樣能推出來的人,一要有資曆,二要有點兒學問,三年齡要長,隨便拉一個人出來,大概是造不成的。 造假都是為了圖利,假煙假酒如此,假大師也是如此。自吹自造自我滿足,當然無所謂。但是造出來在公共世界蒙人,性質就變了,如果因此而進入商業領域,打著大師的招牌牟利,那麽跟欺詐也沒什麽兩樣了。盡管假煙假酒有工商局管著,而我們的假大師沒人管,但打假還是必要的。道理很簡單,作為人的世界,怎麽說也還需要點兒真的東西,不能什麽都是假的。自家喜歡吹牛,關起門來,跟自己家人吹,跟自己弟子吹,隻要他們聽著歡喜,怎麽都行,但是,出了門,吹到了媒體上,就成了公共事件,亂吹,不行,公共媒體不能給假貨做廣告。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