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祖宗”去哪兒(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這種爭奪,由於沒有證據,也沒有限製,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北京的老王麻子剪刀。老王麻子剪刀問世之後,由於產品過硬,質量好,一時暢銷南北,人人愛用,結果,就冒出很多家老王麻子,為了維護品牌,原來的店鋪隻好在自家的招牌上加一個“真”字,變成真老王麻子剪刀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加一個“真”字,人家加兩個、三個,真真、真真真老麻子剪刀店。最後是任誰也搞不清到底誰是真的,真正的王麻子也就沒了。那年月的剪刀品牌沒有專利製度保護,現在我們的祖宗也沒有專利製度確認,大家看在錢的麵上,隻好爭、掐。陝西的官員指望中央政府出麵,維護自家的獨占權,其實很傻、很天真。

    其實,我們的這些祖宗,到底是實有其人,還是曆史傳說,在學界還是有爭論的,尤其是西方學界,都屬於不見棺材不流淚的主兒,不拿出點兒過硬的考古依據,人家不會買賬。當然,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些遠古祖宗的真實性,同樣為西方不認賬的殷商,不是已經被考古發現所證實了嗎?出土甲骨文上的記載,同時也證明了我們太史公的記錄,其實有憑有據。既然這段記載可以被證實,那麽炎黃的記載也未必就一定不能被證實,說不定,哪一天,我們會像發現殷墟、發現紅山文化、發現良渚古城一樣,發現炎黃的遺跡,堯舜禹湯的舊址。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尊重和愛護我們的古跡,像保護自家眼睛一樣,保護好我們現有的和地下可能出現的文物古跡,不能像現在一樣,地方政府都在捕風捉影地熱衷造假古董,卻不約而同地對本地的真古董漫不經心,甚至聽任其風吹雨打,人為毀壞,或者過度商業開發,能掙一個是一個。對新發現的考古遺跡,如果名頭大,就急於開發,開放旅遊,如果名頭小,則不聞不問。

    這樣下去,結果是可以預測的,我們終有一天,就像爭搶王麻子一樣,把祖宗給爭丟了,遍地祖宗,等於沒祖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