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我所知道的對牛彈琴(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但是,牛也有不好擺弄的時候,這點我深有體會。在鄉下的時候,一次趕牛車去拉柴火,路很遠,又難走,眼看天就要黑了,可是牛大爺不肯走了,怎麽打都不走。換一招,小聲哄,人家不也理你。地老天荒,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急得我汗如雨下,正在百般無奈之際,突然想起中午帶的幹糧還有,於是拿出一塊雙手奉給牛大爺,牛恬然笑納,吃過之後,才肯開路。

    牛什麽時候被人馴化的,我不太清楚,好像晚於狗,也晚於豬。但是有了牛,人就可以做很多過去做不了的力氣活了,尤其是犁田,真是得力不少,農耕文明的繁盛,牛有功多矣,因此,農家一般都非常不高興殺牛。雖然自古以來,貴族老爺鍾鳴鼎食,鼎裏煮的,大抵是牛肉,但種地的人,是決不會殺牛的,實在不行了,就給牛埋了。這種習俗,直到我下鄉的時候,依然完好地保留著。我所在黑龍江兵團的一個連隊,在我做獸醫的時候,有頭牛得了網胃炎,就是用於壓榨食草的網胃紮了釘子或者鐵絲,這是不治之症,按道理隻能殺了吃掉。但是,即使在那個肉食非常匱乏的時代,也沒有人樂意殺牛,我請示了領導,幹脆放生算了,於是,這頭奄奄一息的牛被解開了韁繩,放走了。

    奇怪的是,得了不治之症的牛,得了自由之後,沒有人飼養,反倒一天天好起來了。好幾年後,我再去這個連隊,看見這頭牛,依舊活蹦亂跳地到處遊蕩。沒人管的牛,活得好,繁殖得也快,我們所在的兵團連隊,是個水網地帶,有時候為了牛的繁殖,人們就春天把一群牛趕到一個湖心島裏去,理都不理,冬天結了冰再把牛群接出來,進去的時候一百頭,出來就一百好幾十了。看來,即便是被馴化了幾千年,牛其實還是喜歡不跟人一塊兒生活,即使是牛,免於奴役,也是愉快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