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說曆史:朝堂上的戲法

門客列傳(1/2)

    門客也叫清客。一提這個詞,看過《紅樓夢》的,也許會想到整天圍著賈政轉的那群酸人。不過在中國,最早的一批門客,不見得都是文人,幹什麽的都有,以會兩下子的武士居多,要離、聶政、豫讓,還有荊軻這樣的刺客死士,都屬於門客。蘇秦、張儀和藺相如這樣具有治國之才的舌辯之士,也都做過門客。戰國四大公子,個個以養士聞名,所養之士,都是門客。以孟嚐君的門客多,也最沒品,雞鳴狗盜都有,一旦主人失了勢,大家一哄而散,還好,剩下一個老是彈鋏而歌、善於自我維權的家夥,真還就有用,居然無中生有地給主子建構了三窟,官位與權勢都回來了。

    可是到了大一統王朝的時代,門客逐漸被文人墨客包辦了,秦漢之際,皇帝身邊的侍從,有權勢的大臣身邊的門客,多半都是文人。文人做門客,很多人都是將之視為入仕的門徑的,很希望幫助主人做點兒經國濟世的大事,但是他們的主人,卻往往不知不覺把這些人跟優人小醜和雜耍同等相待,作詩作賦,隻當插科打諢。這種狀況,到了唐朝風景依舊。大詩人李白,做了翰林供奉,有機會在皇帝身邊廝混,他滿腦子想的是如何輔佐君王致堯舜,但他的主人唐明皇,卻把他跟平時解悶兒的戲子一樣看待,國家大事根本不容他插嘴。詩人一生氣,使性子掛冠而去,皇帝也一笑置之。清朝皇帝喜歡讀書,但南書房裏皇帝身邊的一群翰林出身的“上行走”,也無非以倡優畜之,乾隆說過,“朕觀文士之言,不異俳優之口”。

    跟漢朝差不多同時的古羅馬盛期,也盛行門客。跟同時期的中國一樣,古羅馬的門客,也是文人的專利。隻不過,在古羅馬,隻要有錢,都可以請門客,權貴可以有門客,被釋放的奴隸發了財,大字不認識幾個,也一樣請一堆門客。隻要供養的費用足夠高,文人們倒不覺得有什麽丟臉的。同樣,古羅馬有錢人養門客,跟養騎手、養小醜、養情婦一樣,大抵是給自家解悶兒的。而文人則以為主人是在獎勵文學、資助學術。加上古羅馬文人比較多,征集容易,因此,門客的身價大抵就比較低,比騎手和情婦大為不如,因此當時的詩人,往往在自己的詩作裏,大歎窮經,憤憤不平。

    古羅馬被蠻族滅亡之後,凡是識字的人,惹不起那些什麽也不懂的新主子,都躲進了教會,西方的門客暫時告別了市場,退出曆史舞台。可是中國這邊,門客們卻風雅如昔,換了一個名字叫作幕僚,有時候也叫西席或者師爺。如果主子地位比較低,門客是需要做點兒事的,比如幫忙參與征糧征稅,參與審案斷獄,寫寫官場往來的文書,最關鍵的是,把向上級匯報的文案做好。但是官如果做大了,這樣的瑣事,也有低級的師爺來做。但官員的身邊,必然像賈政一樣,有一群風雅之士,可以跟主子詩酒酬唱的,隻有非常難辦的奏章,才會勞神這些高等清客大駕動一動筆。比如太平天國時候,曾國藩想參掉棄城逃跑的某位大員,樹樹威,恰好這位大員在朝中特有勢力,無論如何動不了,最後勞煩幕中的李鴻章大筆一揮,一個特毒特狠的奏章上去,西太後老佛爺也隻好忍痛割愛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