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堂歸燕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義(2/2)

    畢竟寶藏是一筆大數目,沒見尉遲燕、李啟天、尉遲旭傑、陸衡等人都對此如此熱衷麽。

    這一大筆寶藏,若不能落在自己手裏,便有可能被敵人得去,到時對逄梟來說絕算不上是什麽好事。

    可是聽逄梟細致分析過緣由,兩人對逄梟卻又不能不心生佩服。仔細思考一番,而人都點了頭。

    逄梟暗暗鬆了一口氣。

    手下之人也有許多將他當做未來飛快黃騰達的依仗才追隨他的。放棄寶藏,不在追究丹福縣百姓責任,將百姓們所受的冤屈揭開來,寶藏很有可能被對手奪去,到時自己就處在弱勢的一方了。

    這道理前顯得很,以謝嶽和徐渭之的聰慧不會不懂。他們卻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並表明了支持的態度,足以證明此二人人品端正,與急功近利的陶漢山截然不同。

    既已做了決定,以他們現在的處境,許多計劃就要重新去想。

    謝嶽片刻後問:“既如此,就要想辦法先安撫住急忙趕來平亂的五軍營兵將。他們趕來一趟,最後卻什麽收獲都沒有,聖上也不定會詢問,到時要如何安撫人心,又要如何支應聖上那一邊,這些最好都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徐渭之讚同的點頭,二人並未因逄梟的決定而心生失望,甚至比從從前還要仔細的思考往後的對策,最後商議到了程知縣。

    “……這麽說來,程知縣也的確是個一心為國的好官。”

    “那可不是麽,為了他的計謀能實施,他甚至不惜讓王妃和許多路人陪葬,這樣一個人,又怎麽單純會是個好官?隻不過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隱藏自己的人罷了。”

    逄梟想了想,三人對視一眼,忽然之間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麽一瞧,咱們倒是愚笨的很,根本沒有想到天災人禍之事爆發之後百姓們該如何生活,這位程知縣卻是做到了。”徐渭之感慨。

    謝嶽道:“其實這些也都不算什麽最要緊的事,這位程知縣在定下這個計策之前,恐怕就已經做好了送命的心理準備。

    逄梟理解的點頭。

    現在看來,程知縣是為成大事不拘小節,甚至會犧牲一部分人來達成目的,關鍵時刻,他是個連自己都能犧牲之人。

    而不得不說,程知縣的計策就實現了一半了,他的計策,也將自己也給算計了進去。

    “聖上這般看看重皇陵之事,在程知縣治下鬧出這樣民亂來,震怒之時程知縣的後果可想而知。”逄梟道,“不過能有勇氣以自身來拖住修建皇陵的腳步,想來也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毫不在意聖上會如何處置他了。”

    “聽王爺的意思,對這位程知縣的做法是有幾分讚同的?”謝嶽挑眉。

    逄梟搖搖頭:“讚同談不上,他做事太過主觀,不過他為百姓著想卻是隻得佩服的。”

    徐渭之感慨:“王爺其實與他也算的上是相同目的,隻是做法不同罷了。為了百姓,王爺不是也寧可犧牲得到寶藏的機會麽。”

    逄梟麵色嚴肅的搖頭,“他的犧牲將會更大。”

    話音方落,外麵湯秀便來回稟:“王爺,丹福縣程大人求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