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中華——漫談棋文化

§第一節 中國跳棋(2/5)

    關於跳棋的棋理,目前尚無係統理論,筆者僅從棋位的角度談幾點個人見解:

    1、在15子跳棋中,因A組子多,故A位比其它位重要,行棋中占領A位、走暢A位子格外重要。

    2、在10子跳棋開局中,因A組子處於自家底部,A位子的出家幾乎預示著開局階段的結束,故自家門前的A位極為重要,絕對不能讓對方占領。

    3、在10子跳棋收官階段,因D位處於對方營地中間,是B、C位子的必經之路(橋),而B、C位又是A位子的必經之路,故應當先放該D位子。且D組僅1子,先放好後可不再考慮D位通道,集中精力依次考慮BC和A位通道。

    分析棋勢

    跳棋在行棋中,有挪步現象,使原處組別的棋子減少,增加了別組的棋子,如開局第一步,一般是C位子挪到D位。從理論上講,每挪一步需再挪一步回歸原棋位,到收官結束時恢複原組別的棋子數目。故一盤跳棋中挪步的次數必然是雙數。由於隔子跳棋跳一步可走兩個格(前進方向),挪一步僅走一個格(前進方向),早晚還需再挪一步,所以挪步的效率最高為隔子跳的二分之一;如果對方跳一次走四步八個格,跳兩次八步十六個格,己方前挪一次平挪一次前進一格,則效率僅為對方的十六分之一。雙方跳棋對決中,挪步多的一方其棋勢要稍差一些。

    說到棋勢,就是棋的形勢,早有明智之士提出用文字形式表示棋子在棋盤上的位置,以便講棋和研究棋勢。有了棋位的概念,這個問題似乎容易解決一些。因為棋盤上每個交叉點都有ABCD各自的棋位,如該點有子,藍子冠以“藍”字,紅子冠以“紅”字,再以己方的上下左右視覺為標準,以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兩子平行時)為順序,綴以1、2、3、4……可表示該棋子的棋位。再以開局第一步為例,藍方挪動己方家中第一排右邊第一個子,該子挪動前的位置是“藍C2”,向左上方挪一格,挪後的位置是“藍D1”。

    這種標明棋位方法的效果是動態的,但可準確表明每走一步後己方和對方ABCD棋位各有多少子。特別是在中盤接觸戰中,一般講,要為己方某棋位多的棋子搭橋、開通線路;對對方某棋位多的棋子可實施堵截、不予放行的戰術。

    講求效率

    跳棋是以誰先到家為贏,誰快誰贏,所以有一個行棋效率問題。

    跳棋效率的具體表現是步數的長短,隔一子跳為一步,連隔兩子跳為兩步,連隔三子跳為三步……前挪一格為半步(平跳或平挪不計步數)。在一個回合中,如果己方走兩步,對方走一步,那麽己方的效率高於對方,如果每一回合都如此己方肯定贏。實踐中不可能每一回合都效率高於對方,可在幾個回合後計算一下,比如5個回合己方走10.5步,對方走9.5步,說明己方效率高,棋勢較好,掌握著勝機。

    在激烈的中盤戰鬥中,走出高效率的招法,是勝利的關鍵。發生下列後果之一的,為講求效率的招法:

    1、某棋位線路上(連接A位的線路稱A位線,連接B位的線路稱B位線,以此類推,還有C位線和D位線)雙方均有子,放開走,一個回合或幾個回合下來,己方走的步數多於對方。

    2、前述情況下,雖然雙方走的步數相等,但:

    (1)己方動的是位置靠後或者處境困難的子;

    (2)己方子移動後的新位置有堵塞對方子的作用,導致對方下麵的回合低效率;

    (3)造成對方“斷檔”而形成對方今後潛在的低效率(關於斷檔問題筆者以後專題寫);

    (4)造成對方一個棋位的棋子過多,將來對方收官時必須挪步調整而低效率;

    (5)雙方走的步數相等,利益也相等,但此前己方棋勢較好,現仍保持勝勢。

    保持棋形

    由於跳棋是隔子跳的特點,決定了跳棋行棋的群體性。數子組合成多種棋形,保持好的棋形可以提高行棋效率。

    開局伊始,10子為一大團體,隨著棋局發展,演變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小團體。常見的有:

    1、兩子,隻有一種棋形,就是1字形,可互為橋梁,每次跳一步,直線前進。此種棋形,效率低下,隻比落單強,僅能在特殊情況下使用。

    2、三子,有三種棋形:1字型、鈍角型、小三角形,均不利於行棋,隻好挪動前麵一子(小三角形的先跳一子再挪)開道。遇到此種棋形,應盡快與其它子匯合,最好演變成四子棋形。

    3、四子,組成立菱形是進攻和防守的最佳組合,進攻時跳出一步後可連續每次兩步跳;防守時巋然不動,對方無法借用和正麵跨越。臥菱形跳一步即成立菱形。四子以上的1字型不可取,非挪步不可,影響行棋效率。

    4、五子,組成銳角形,行棋流暢,頭中尾可連續走棋,常用於收官。

    5、六子,組成六邊形和=號形,是對方無法逾越的防守棋形,用於中盤對持和壓迫對方落單之子;組成N字型,作用相當於五子銳角形。

    以上各種相對獨立棋形,一定要保持某種聯係,也可用對方一時走不掉的棋子聯係,忌諱“斷檔”和“落單”,保持整體棋形。

    斷檔是指:己方幾個子孤軍深入,與後麵大部隊之間出現無子空白地帶。這樣勢必造成後麵低效率行棋。預防辦法是:前鋒之子視情況放在合適的位置,最佳位置是對方一動子就可成橋的位置,不必有多少步就走多少步。情勢所迫必須孤軍深入的,前麵的孤子應調整至D位或者中間一帶的A位,因為收官時D位是橋的狀態,A位則是BC位棋子的橋(收官問題另述)。

    落單是指己方一個或幾個子遠遠落後於前麵大部隊。如受對方群子圍壓,很可能輸棋。因為落單之子很難借用對方子跳出,半步半步挪效率太低。預防措施是:在對方大部隊到來之前,落後之子不惜對方借步前行(最好同時造成對方斷檔)追上來。已經形成圍堵之勢時,己方要在翼側留子接應。如算定己方優勢太大,落單之子半步半步挪也能贏,則可不動堵在對方要塞的落單之子,反而導致對方為了圍堵而浪費步數。

    收官技巧

    跳棋的收官要從全局著眼,其實收官從中盤就開始了。在中盤甚至開局時經常有一兩個子已經先進營了,大部隊卻在後麵,這時對於大營裏的那幾個子雖然是在中盤走的,卻對於後麵的收官定式的選擇影響很大。新手往往中盤衝的狠,到最後收不起來了。前麵沒走好的話,就算是超級高手來了一樣沒法收。這就要學一些收官定式,學著把棋適度的收斂一些,多考慮為後麵的棋搭橋。一般來說從中路收棋容易被堵,選擇一側進行突破比較好。往往出現中盤僅有兩三個棋子衝上去,後麵被堵的很死的情況,這時候收官的方向就有可能左右轉換。轉換時一定要慎重,往往中盤占優勢的棋一經轉換就成劣勢了。盡量避免過早地暴露自己的收官方向,因為你一旦定下來收官方向,對方防守你另一側的棋子馬上就能解放出來投入進攻。一般自己的棋子在後麵起的防守作用比被對方借用帶來的負作用要大,所以前麵收官的型沒擺好之前輕易不要動。最後幾個棋子的糾纏其實是很有學問,經常出現看起來優勢的棋就是收不進去,最後功虧一潰。這其中有的確實是走錯了,有的則是棋型的問題。這裏有一個盲點,那就是前麵收的時候要走的適度,而在最後的幾個棋子如果是相同步數進家,衝的越狠越好,一旦形成誰先走誰吃虧的僵持局麵,棋型越簡單越容易先擺脫對方。關於收官用哪個定式好的問題以前有貼子說過西西的收尾是八方收尾,好像又回到了剛下跳棋的那種情形,其實這就是一個從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學習定式是對初學者胡亂往前衝的否定,掌握了各種定式要靈活加以運用,能把衝的狠的棋以定式收起來這才算厲害。單純用一種定式肯定容易被堵,要學會各種定式之間的相互轉換。收官時需要像計算機一樣進行計算,需要很長時間,高手也經常出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