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中華——漫談棋文化

§第八節 古代弈林趣事(1/2)

    �����

    棋曆史悠久,在古代曆史長河中,從帝王將相到普通百姓都有一批棋迷。特別是一些棋迷下棋時如癡如醉,因此,他們的軼事也不勝枚舉。

    一、李訥弈棋忘忿

    李訥是唐朝時高麗人,代宗時官至同平章事,封隴西郡王。又曾任仆射之職,實為宰相之職(唐宋時有左右之分)。

    李訥性情急躁,但酷愛下棋,下棋時神情安詳,極其寬容溫和。他往往急躁得大發脾氣,這時,家裏人就悄悄地將圍棋放到他麵前。李訥見棋便馬上和顏悅色,拿起棋子擺弄棋局,於是就把滿腔怒氣完全丟到腦後了。

    二、李後主納諫罷弈

    南唐後主李煜是大家熟悉的曆史人物,他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詞句膾炙人口,無人不知。

    李煜初即位時,經常與嬖妾、幸臣在一塊兒下棋。一次,大理卿(官名)蕭儼入宮稟報事情,見李煜正同人下棋,就抓起棋盤擲在地上。

    後主大怒道:“你與唐代的魏徵誰更高明?”蕭儼從容笑道:“我若不是魏徵,陛下您也就不是唐太宗了。”後主默默不語,從此不再下棋了。

    蕭儼為人方正剛直,指斥弊端,議論朝政,從不阿諛奉承。貪官貴戚見到他時,都要整飾衣襟,以免遭到他的指責。

    三、康熙弈棋餓死對手

    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康熙也是個象棋迷,可以說他走到哪裏棋也下到哪裏!一次,康熙率領隨從去承德附近的木蘭圍場打獵,一時棋癮大發,便與一位大臣對弈起來,很快連勝三局。康熙弈興未盡,便找了一位棋藝水平高,叫那仁福的侍衛與之對弈。那仁福棋藝果然高強,一時忘記了自己是在陪皇上下棋,進入中局後很快吃掉對方一車。旁邊觀弈的老太監郭繼功見皇上的棋輸定了,便急中生智地說:“皇上,山下發現有猛虎,請您趕緊出獵。”康熙一聽高興極了,對那仁福說:“你在這裏等著,待我獵虎回來咱們再續弈。”說著便翻身上馬,持弓向山下奔去。山下哪裏有什麽猛虎,隨從們隻發現一隻梅花鹿。康熙喜歡打獵,是一位老獵手了,憑經驗他知道有鹿是不會有老虎的,想必是郭繼功看花了眼,把鹿錯看成老虎了。實際郭繼功並沒有看錯,皇上與那仁福在棋盤上廝殺正酣,如果山下有隻鹿,他必定不會下山,因此故意把說成是猛虎,以便引起皇上的興趣,引他下山。

    既然全副武裝下了山,鹿也要追獵。鹿善跑,催馬緊追,翻過了幾座山,康熙才把鹿射死。跟上又耽擱了幾天,待他想起了與那仁福下的那盤棋時,這才回到原地。見那仁福仍跪在棋盤旁,不過人已經餓死了。

    康熙離開那仁福下山打獵時,曾說讓他“等著”,皇上的話“金口玉言”,就是“聖旨”呀,那仁福怎敢離開棋盤半步,恰巧那裏既沒有吃的,又沒有水喝,被活活餓死了。強烈的忠君思想,葬送了一條無辜的生命!

    四、阮籍棋終奔喪。

    三國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為人豪爽,放蕩不羈,很孝敬老人。但是,有一次他與朋友下棋時,家人來告訴他說:"您母親去世了,家裏叫您趕快回家。"這時,阮籍的朋友聽說阮籍母親去世,也立即站起身子。然而,這時阮籍卻不急不忙地說:"我現在立即動身回去,母親已死;我下完棋後再回去也是一樣。"並執意要與朋友坐下來下完這盤棋。當他與朋友下完棋後,他才回家奔喪。他見到母親遺體後,嚎啕大哭,飲酒三鬥,吐血數升,差點喪命。故有天下棋癡之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